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护理模式的改变,护理质量的提升,强化科学管理已成为提高专业护理品质的重要路径。基于目前护理风险事件存在的普遍性与严重性,因此如何增强护士的安全防范意识,进而保障患者安全,引起了国内护理管理者的高度重视。目前相当部分的护理管理者在风险管理的环节中对结果相当重视,而往往忽视了细节管理,没有从根本上找出解决护理风险事件途径。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全面提升护士风险意识及风险行为能力,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成为护理管理者讨论的热点话题。本研究通过对影响患者安全目标的相关因素进行全方位识别,并从风险发生的频度、后果严重度、发生侦测度三个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估,确定风险管理项目,探索并建立了一套较为规范、合理的风险管理路径,一方面从多角度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另一方面降低医院风险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进而提高患者的整体满意度和医院的整体竞争力。目的:本研究结合国内外护理风险管理策略及我院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探索医院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及干预效果,以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风险行为能力和患者对医院安全管理的整体满意度。通过分析我院护理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进而不断完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明确目前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环节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与完善,最终实现保障病人就医安全,减少医疗纠纷,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目的。方法:本研究检索了国内外数据库如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等,系统分析了关于风险管理的相关文献,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依据。本研究采用了回顾性调查方法,重点调研2012年4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以及2013年6月1日至2014年5月31日在全院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例数以及发生率较高科室护理不良事件例数。通过回顾2012年4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四平某三甲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类别、频次,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方法,从医院人、机、物、法、环5个层面探寻此类事件发生的原因,并进行归纳整理,本研究的顺利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本研究主要采用《护士风险认知调查量表》和《住院患者安全管理满意度量表》进行现场调查。问卷包括护士的基本情况及护士风险认知,住院患者的基本情况及安全管理满意度等内容。实施风险管理前后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了2013年14个科室的346名注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同时分别对2013年和2014年400名住院患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利用Epidate3.0建立数据库,数据录入采用双录入的方法,使用SPSS18.0进行数据处理,对护士和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一般性描述,根据资料类型采取相应的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均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实施风险管理之后,医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总例数方面:患者跌倒率、坠床率、静脉炎的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形成率和转运不安全率显著低于实施风险管理之前(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高发科室: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心内科、老年病科、康复科、普外科、泌尿外科、不良事件发生率较实施前显著降低(P<0.05)。2.实施风险管理后,护士在换药前后核对(100%)、关键流程的交接核对(97.2%)、接触血液的处理措施(94.4%)、针刺伤的处理措施(92.6%)、标本采集的核对(91.3%)五个方面知晓率最高;护士对于违章技术的处理(76.8%)、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77.7%)、坠床的处理措施(80.5%)、风险管理存在的因素(81.7%)、常见的风险事件(82.4%)的知晓率最低。3.实施风险管理之后,护士对护理规章制度、特殊护理操作告知制度及违章技术处理的知晓率和处理能力显著高于风险管理之前(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风险管理之后,护士对风险管理存在的因素、风险管理的含义知晓率显著高于风险管理之前(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护士对常用的职业暴露的防护措施的能力明显高于风险管理之前(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风险管理之后,护士对跌倒措施、预防压疮的措施、坠床的处理措施、静脉炎的相关措施和关键流程的交接核对的认识和执行能力显著上升(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4.实施风险管理之后,患者满意度最高的的前5项分别为:护士着装(98.3%)、医院的安全渠道(88.7%)、核对患者身份(86.7%)、住院环境整洁舒适(84.3%)、护士手卫生(84.1%);满意度最低的前5项:病房环境安静(68.7%)、医院设备精良(71.6%)、看着服药之后离开(70.4%)、提供安全教育(73.3%)、护理服务态度(74.8%)。5.实施风险管理后,患者对病房知识标识、医院设备精良、医院设施安全性、医院保安满意度及院内申诉渠道的满意度显著提高(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风险管理之后,患者对护士在进行相关检查时更加注意手部卫生的意识和行为的满意度显著上升(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风险管理之后,患者对护士提供安全教育、看着服药之后再离开及安全告知的满意度显著上升(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风险管理之前,患者对就诊安全的满意度整体评价为58.1%,风险管理之后患者对就诊安全的满意度为84.1%,风险管理之后患者的就诊安全的整体评价满意度显著高于风险管理之前(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疗技术的日新月异,增加了护理活动的风险系数,要求护理工作要与时俱进,转变模式,革新管理理念。本研究通过比较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后患者安全目标值,对影响患者安全相关因素实施全面、系统、规范的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护理各类隐患事件的发生。有效实施风险管理是保障护理质量的重要措施,通过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地提升护士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能力,进而保障护理安全,提升护理质量,从而全方位提高患者满意度。护理风险管理在四平某三甲医院实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和成效,但是仍需在进一步全面完善护理风险管理流程,需要明确目前风险管理环节的优势与不足,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