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转型与中国少数民族艺术发展》以云南沧源佤族文化艺术为中心,通过对作为过程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作为符号的少数民族艺术发展状况的具体解析,努力在全球现代化之动态、开放的语境中,对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状况进行理论分析和价值评估,找寻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转型过程中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为少数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做一点有益的探索。
全文共有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旨在说明选题的缘由、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通过对选题关键词的考辨,解析论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的基本框架;通过对选题研究趋向和方法的述评,界定研究的视域,探讨研究的方法和理念;呈示选题研究的基本理路和主要内容、框架结构。
第二部分从理论层面梳理西方与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进程和总体趋向,揭示由此引发的文化现代性特别是审美现代性问题,厘清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发展的背景,亦为少数民族文化现代转型进程中面临的一系列相应问题的展开和论证打下基础。
第三部分对佤族文化的形成和变迁进行解析,对以佤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传统艺术的特征进行概括:强调民族是一个独特的文化共同体,是文化引领民族的发展,同时,民族文化又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存在,民族文化需要不断地调适,以维系其特性和运作机制;通过对佤族传统艺术的原型分析和价值探讨,凸显传统艺术混融性的特点,并为对其现代价值的论证打下基础。
第四部分探讨佤族文化在外来力量作用下整个文化模式的重组和转换,分析佤族艺术在现代转型过程中多元分化的状况: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三十年,国家力量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了彻底的改造,改革开放后的第二个三十年,市场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调控作用不断增强,民族文化传统面临消解的危险。相应的,在多元力量的作用下,少数民族艺术形态多元分化,少数民族文化不得不面对保护与开发的矛盾、祛魅与复魅的矛盾。
第五部分对少数民族文化存续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对个案的解析探寻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路径:指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和谐为价值取向的审美文化建设,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主导方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市场是实现少数民族艺术现代价值的一个重要平台;通过“中国最后的佤族原始部落”翁丁村和“中国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的个案研究,分别探讨了少数民族乡村文化活态传承场的营构和在现代节庆活动中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空间的现代重组问题。
第六部分结论指出,由传统走向现代是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必然选择,少数民族文化转型从总体上是在传统与现代的张力中演进,而具体则是在民族民间文化、官方文化、大众文化、精英文化的交互作用中展开的。少数民族文化应该是以艺术为内核,充分彰显民族在精神文化上的特性,能够引领民族发展的文化,应该努力让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在多元文化融聚的合力作用下,在少数民族社区生活的“水”中存续,在现代社会日趋多元的“用”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