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中的反义词教学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部分,而反义词的不对称分布则给留学生学习汉语词汇带来了种种困扰。“多/少”是现代汉语中常用的一对反义词,也是母语非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时较早接触并需要掌握的一对反义词。“多/少”既可以作为语素,也可以作为词。“多/少”在使用时存在着词法层面的不对称现象,体现在其词性和词义上。从词性角度看,“多”和“少”皆可充当形容词、动词、副词、名词,但在充当代词和数词方面,“少”产生了对称缺项。从词义角度看,“多/少”存在词形对称和词形不对称两种情况,前者又分为词形对称、意义对称和词形对称、意义不对称两种,后者也可分为有“多”无“少”和有“少”无“多”两类。在固定用语中,有“多”构成的成语或熟语在数量上远甚于有“少”构成的成语或熟语。此外,“多”在构词能力上强于“少”,主要体现在前位构词的优势上;在使用频率上高于“少”,约为“少”的三倍;在构词顺序上,只有“多少”、“多多少少”的用法,而无“少”在“多”之前的情况。“多”与“少”在句法层面具有不对称性,这主要表现在各自所属的句法结构中。用“多”不用“少”的句法结构有“多+物量词+名词”、“多+名词(词素)”的偏正结构和“形容词+多+了”/“形容词+得+多”、“动词+不+多”/“动词+得+多”的述补结构以及“多+形容词”的疑问句、“多+形容词/动词”的感叹句、“数词+多+量词+名词”/“数词+量词+多+名词”结构、.“多多+动词”结构等;用“少”不用“多”的句法结构有“少”充当语素的“很少+动词”、“不少+名词”结构和“少”充当词的“主语+少+双宾语”结构、“老是+少+名词”等。“多”与“少”产生不对称现象的原因包括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两方面。内部原因主要是“多/少”本身在词性、意义、结构上的差异,二者并非绝对的反义关系,“多”除了与“少”构成一个反义系统之外还可与“单”、“独”“一”、“寡”、“无”、“空”等构成反义系统,“少”也可与“常”、“众”等构成反义系统;外部原因主要是受人类认知、心理因素和社会礼貌原则等方面的影响,人们更倾向于具有显著性的、表达积极向上意义的词,“多”相对于“少”满足了以上特点。此外,在日常社会交际中,人们也常选择更为礼貌和委婉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也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多/少”使用的不对称。通过对留学生“多/少”习得情况的问卷调查及分析可以发现,留学生在习得“多/少”时存在一些偏误,其主要源自反义词“多/少”本身的习得难度、母语或目的语的负迁移、教材及工具书编排欠妥、《大纲》安排不当以及教学引导不足。因此,要帮助留学生更好地习得“多/少”,除了对“多/少”本身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以外,还可以从《大纲》及教材编写、练习设计、教学策略及方法等方面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