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文本翻译——兼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英译本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ws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使中国同世界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交流愈加频繁。其中,法律的交流至关重要:一是我国对世贸组织承诺的兑现要求中国相关法律必须提供官方英译本;二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社会进程中,我们即需要借鉴国外的先进立法经验和立法技术,也需要向世界介绍中国的法制现状,以期在多方位同国际接轨;三是中国现有的法律英译本在质量上需要改进。 而法律英语作为一种专门用途英语,其翻译理论在历史上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现存关于法律翻译的论述多是讲述具体翻译技巧或如何遣词造句,尚未形成一套系统全面成熟的法律文本翻译理论体系。 1993年我国颁布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这是我国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完善法制的重要步骤,也具有与外资进行战略合作的里程碑式的意义。经过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先后经历了3次修订,为我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新公司法在各方面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为我国企业展开对外合作提供了更完善的法律环境。为了让外国投资者更加迅速和准确地了解中国公司法,准确无误的公司法英译本迫在眉睫。 本文拟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两个英译本为语料,分析我国法律英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自己对提高翻译质量提出自己的看法。本论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法律,法律语言和法律英语。 第二章就法律英语的特征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因为要研究法律文本翻译,就要分析法律语言的特性。本章从三方面阐述了法律英语的特征:文体特征,词汇特征和句法特征。同时阐述了法律翻译的标准,指出法律翻译应该忠实于原文内容,并遵循法律英语的风格特点。 第三章介绍了翻译的相关知识、知名翻译理论家的观点,国外的翻译标准提到了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和纽马克的翻译理论,国内翻译理论回顾了严复著名的“信、达、雅”、鲁迅的“宁信而不顺”、以及钱钟书的化境学说,并在第三部分提出详细的翻译标准。 第四章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立法背景和相关知识以及英译本的重要性,并针全国人大和商务部两个英译版本做了尝试性的探讨和研究。旨在透过该英译本总结出当前我国立法语言翻译中的一些规律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自己在法律语篇英译上的建议。 最后,作者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强调指出法律英语是一种专门用途英语,拥有明显的特征,区别于普通日常英语,并通过分析其区别性特征总结了法律英语翻译的标准。然后通过对公司法两个英译本的比较,提出自己在改进翻译质量上的一些具体见解。 在中国翻译界,法律文献的翻译是一个新兴领域,本文旨在抛砖引玉,以期在我国法律翻译领域尽快有一套完整而成熟的法律文本翻译理论出现。
其他文献
针对机器人步行过程中产生的偏摆力矩影响步行稳定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全新的基于腿部关节控制的偏摆力矩控制方法.分析了偏摆力矩产生的原因及步行过程中垂直方向上的力矩平衡
语码转换是在句段或语篇中交替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现象。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关于外语教学课堂中能否使用母语的讨论就没有停止过。支持课堂语码转换的学者认为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