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中风失语症是中风病常见后遗症之一,是脑血管病变引起的一种后天获得性言语障碍,大脑相关语言区域发生器质性病变。随着循证医学的方法和结果日益得到国际医学的重视,运用循证医学和系统分析相关的方法,对文献进行评价,以发现科研工作和临床试验的不足,作为今后同类前瞻性研究科研设计的方法依据,进而发现更多有效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方法。研究目的:本文的目的在以循证医学、系统分析的方法,评价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科研设计和临床疗效。研究方法:将国内发表的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临床疗效的对照文献。文献检索资料: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WEB)期间为1980-2010年发表的文献。纳入标准:(1)文章的内容提示有中风失语症临床研究报导。(2)文章中的分组中出现“随机”的字样,组间均衡性较好,具有可比性。(3)研究中有一定含量的样本作了统计分析。根据临床流行病学/DME原则和方法,制定《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文献系统评价表》,从随机、组间均衡性、纳入排除标准、对照、样本含量、盲法、统计学方法、受试因素的标准化、疗效判断标准等9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各种情况的百分比,评价其质量,并进行相关疗效分析。结果:总共检验出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文献83篇,有22篇随机对照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整体随机质量低下,其中只有5篇为完全随机。22篇研究中组间均衡“具有可比性”。在诊断标准中,脑血管病变中风明确采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标准都用者有6篇(1.6.12.15.18.20),占27.27%。采用西医诊断标准有22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占100%。在失语症诊断采用采用(汉语失语症检查法〉为疗效指标11篇(8.11.13.14.15.17.18.19.20.21.22),占50%。有明确纳入标准有22篇,占100%。有明确排除标准的有10篇,占45.45%。样本研究确定不严谨。统计学方法使用大部份正确。22篇文献有疗效判断标准,占100%。实验组中采头针加体针方法最多,有7篇(3.4.6.7.8.15.21)占31.82%,体针加舌针次之,有5篇(10.11.13.14.16)占22.73%,舌针有3篇(2.12.22)占13.64%,体针有3篇(1.9.19)占13.64%,综合疗法:头针、舌针加体针有1篇(5)占4.55%,没有文献报导不良反应,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的效应值OR=4.56。讨论:应用临床流行病学/DEM的相关原则和方法,在临床科研中,采验证强度高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尚有问题需改善。如随机分配方法、样本含量的估算方法……等等。应加强科研设计,如真随机化、正确样本含量估算、失语症分类诊断的规范化、疗效判断指标的选择、不良反应的观察等等,以提升验证强度,疗效的分析和比较。结论:运用文献评价分析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有一定的疗效。若能有更多高质量的针灸治疗中风失语症的研究,将提升论证强度、治疗结果的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