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重庆地区农村住宅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现场调研、实地测试、模拟计算的方法,对非人工冷热源热环境的评价方法做出了补充,以现有农村住宅为例进行了验证,比较了采用围护结构保温措施后室内热环境与节能效果的改善程度。首先,对现有的热环境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梳理,考察了国内外主要热环境评价标准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对其在农村地区的适用性进行探讨,从中筛选出适用于农村住宅的室内热环境评价方法。经分析认为,《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中的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部分与其他评价方法相比,更适用于国内农村住宅。但应用于重庆农村住宅时,此方法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如仅关注热环境舒适性,而未关注最不利天气状况下的室内热环境可居住性需求。此外也未给出适用于农村住宅的主观参数取值。因此有必要根据重庆农村实际情况,补充对室内热环境可居住性进行评价的方法,并针对重庆农村住宅确定合理的主观参数取值。参照相关文献和农村节能标准,将室内温度不低于8℃确定为室内满足可居住性的最低要求。为验证其合理性,对重庆地区典型农村住宅进行了实地测量,结果显示,对于居住条件达到一般或较高水平的农村住宅,其冬季室内空气温度基本上在8℃左右。因此,以8℃作为最低热环境要求是合理的。通过重庆农村实地调研与资料分析,确定了在评价农村住宅热环境舒适性时,冬季、夏季服装热阻应分别取1.0clo、0.4clo。应用经过补充的热环境评价方法,以不同类型农村住宅为例进行实测评价。结果显示,当冬季室外日平均气温在7.5℃左右时,被侧住宅室内热环境与标准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夏季室外日平均气温在31℃左右时,生土住宅、新农村住宅一层堂屋室内热环境较好。应用经过补充的热环境评价方法对重庆农村住宅室内热环境进行模拟评价。结果显示:整体上,夏季热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7、8月,冬季热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1月。在冬季,生土住宅室内热环境最好;而在夏季,新农村住宅室内热环境最好。模拟夜间通风措施和风扇对夏季室内热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风扇可以明显改善室内热环境;夜间通风措施也能起到一定的效果。最后,对采用围护结构保温措施的住宅进行热环境模拟,并与现状相比较。结果显示,当采用围护结构保温措施时,农村住宅冬季热环境较现状明显改善,但对夏季室内热环境没有明显影响。对住宅开启采暖空调设备时的制冷量/制热量进行模拟。结果显示,提高围护结构热阻在冬夏两季均可以起到明显的节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