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鄂西南地区朱砂屯村的定点观察,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史料,梳理和分析这个社区中土家族与卫所移民以及两者的文化接触和交往的历史与现实,呈现一个卫所移民群体与土家族族群互动、文化涵化与社会变迁的面貌和过程,以期揭示在多元文化及政治格局之下卫所移民群体实现本土化的表现形式和内在机制。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部分,该部分介绍了选题目的和意义,理论回顾,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第二章至第七章为全文的主体部分,分别从卫所移民的现状、历史形态以及其本土化的背景、途径、原因、表征六个方面对鄂西南地区卫所移民的本土化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卫所移民的族群性。通过以上论述,本文实际上分析、展现了这样一个过程:在鄂西南土家族这个特定的区域内,卫所移民在历史变迁中遭遇了怎样的境遇;怎样在完成身份地位转化后,实现地域认同和文化认同,最后本土化的。通过这个过程的分析本文认为,卫所移民本土化的前提是军户家族的在地化,以及鄂西南地区土家族文化多元化的历史特点。其动力虽然直接来源于卫所制度的变更,但是在卫所移民本土化的过程中,外在的国家力量、地方社会力量,与内在的族群需求都在发挥作用。正是在这些力量综合作用的社会变迁程中,卫所移民对土家族族群的认同在本土化过程中得以体现:其族群性表现出自我认同与客观文化特征、工具性相一致,与根源性相背离;文化认同是族群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族群边界形成的来源。其原因在于:一、由于历史上的长期杂居融合,朱砂屯村的确有一些与清江流域土家族传统文化相一致的风俗习惯,突出表现在民间信仰、生活习俗方面,并且国家在民族识别时也将朱砂屯确定为土家族散杂区;二、主观认同与历史记忆的关联也是其族群性的显著特点。从本土化程度来看,程度越低,主观认同在族群性中的作用越重要;反之,具有地方性知识的文化认同在族群性中占有更多的比重,而工具性表现出的民族身份认同已逐渐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