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国家提出了“体育课适量增加中国武术内容”,以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要求,而且武术早已经进入学校。但是,长期以来,学校武术一直没有很好地发挥“继承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作用,在大中小学里都普遍存在“学生爱武术而不爱上武术课”的现象,近年来还受到来自跆拳道等项目的冲击,为什么国家提倡,师生喜爱,教学大纲规定,实际上学校武术却难以真正开展起来呢?本研究采用质的研究方法,在查阅了大量研究学校武术的相关文献资料和调查报告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十多年教学经验和体会,深入分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认为,“教学内容和方法陈旧单一”、“师资严重缺乏”是制约学校武术发展的主要原因,而教师的缺乏也与没有好的教学内容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如果我们解决不了“教什么”以及“怎么教”的问题,就不可能发展学校武术。因此,教学内容和方法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透过问题表象,我们认识到深层原因是由于对武术的性质和内在规律认识不清,因而始终没有建构起符合社会、学生需要又保持武术自身性质和内在规律的学校武术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在武术教学实践中存在肢解与拼凑武术的普遍现象。表现在当前学校武术课程内容建设中存在“忽视拳种、偏视套路、弱视应用、轻视文化”等弊端,因此所编教学内容既没有满足社会和学生的需要,也背离了武术的本质。本文试图以体育教育专业武术课程为突破口,从学校武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入手,经过研究提出“一体两翼”的教学内容结构,即以“功、套、用”的统一为本体,以弘扬民族文化和塑造个性品质为两翼。具体教学内容选编原则为:“突出拳种、优化套路、强调应用、弘扬文化”。教学方法体系为:“体用攻防的教学要求、两两试对的教学组织形式、功套用有机循环的教学程序、说拆喂试的练习过程”。并以此理论为指导,以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为实验对象,对课程设计、实施、评价做了大胆的改进,完成了教学目标、大纲、教材的创编,通过问卷、访谈、专家评价等手段搜集信息验证理论,对如何建构学校武术课程内容和方法体系进行了探索。并对现行的《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各类主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武术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有关“淡化套路”等问题,提出“优化套路”的观点。经过对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2003级的一轮教学实验和二轮应用实践证明,在新的理论指导下的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普遍受到同学喜爱,产生了一定教学效果,被专家评价为很有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