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①调查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肾虚证候类型,对其进行初步的聚类分析;②探讨影响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发生的因素;③为“治未病”理论在围绝经期妇女中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研究对象绝经后妇女患有骨质疏松症且符合纳入标准病例120例。均为2013年8月至2014年3月来源于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及门诊病例120人。研究方法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并结合专家指导意见,设计《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患者基本信息采集表》,采用横断面的观察方法对120例病例进行分析,采用SPSS17.0系统软件包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录入、核查,对建立的基本信息数据库采用聚类分析、卡方检验及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1对证候类群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并结合专业知识,最后确定聚类证候群较符合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肾虚证型临床实际,这四类证候类型如下:肾阴虚型,肾阳虚型,肾气虚型,肾阴阳两虚型,其中肾阴虚型所占比例最高。2①描述性分析: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年龄主要集中在51岁以上,重度骨质疏松症患者56-60岁、61-65岁所占比例分别为:31.03%、44.83%。文化程度中文盲比例最多,达61例,占50.83%,其次为小学、初中和高中。骨折患者在文化程度中的分布依次为: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合并疾病中出现较多的前三名为:高血压>糖尿病>腰椎间盘突出症。②卡方检验:影响的因素主要有: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孕(产)次数及钙质的摄入多少。这五种因素均与绝经后妇女患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症轻重程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钙质的摄入多少虽与骨折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较小(C=0.195)。结论①肾阴虚型,肾阳虚型,肾气虚型及肾阴阳两虚型是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临床常见的四类中医肾虚症型,其中又以肾阴虚型为最常见。②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孕(产)次数及钙质摄入的多少是绝经后妇女患骨质疏松症及轻重程度的影响因素。③根据“治未病”理论建立对围绝经期妇女预防骨质疏松的措施,降低绝经后骨质疏松罹患率,减轻绝经后妇女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提高其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