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人们对生态问题的关注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这既是大自然向人类敲响的警钟,也是人类追求优质生活的需要。因此,加强生态文明教育是学校教育所承担的重要历史使命,时代要求对中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形式。其在本质上体现着人类在追求自由和幸福生活的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表现为可感的客观物化形态、人类先进的文化伦理形态、高级的社会文明形态等。生态文明包括体制文明、心态文明和物态文明在内的三维结构,具有和谐性与共生性相统一、整体性与多样性相统一、发展性与持续性相统一的特征。生态文明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它以尊重和保护自然为前提,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以提高人们生态文明意识和生态文明素质为目的,通过进行有系统地引导受教育者自觉遵守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规律、有计划地积极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有组织地协调人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教育活动,以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生态文明教育具有综合性、社会性和多样性等特征。随着生态文明教育的深入,对中学生生态文明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对中学生生态文明素养现状调查中发现:中学生生态忧患意识产生;生态求知欲彰显;生态感知力增强。但同时存在值得注意的问题:生态知识匮乏;生态文明意识发展不平衡;生态文明习惯尚未养成;生态行为能力不高。分析存在的原因主要是:一是学校生态教育存在不足。二是国家生态文明教育规范的空场。三是社会部分群众生态素养差的消极影响。四是学生自身能力的缺陷。加强中学生中生态文明教育,主要应开展以下工作:一、积极推进生态校园建设。师生关系的和谐,提供良好的人际平台;同学相互交往中,应遵循真诚沟通原则、宽容原则、乐于助人原则和团队合作原则;用文化熏陶感染其中的个体,建构校园物质文化生态化、校园精神文化生态化、校园制度文化生态化的校园文化。二、改进加强学校生态文明教育离不开一支具有生态文明素质的教师队伍;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与生活实践密切结合,坚持用文化的思维进行生态情感教育。三、注重提高学生生态行为能力,教师要为学生创设生态实践机会,要充分利用生态教育基地资源,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实践当中。四、家庭密切配合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家长要培养中学生全面的生态文明意识,将言传身教与实践参与相结合,将行为教育与情感教育相结合。五、提供生态社会环境的支撑。政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法规,保障和促进生态文明教育的顺利实施;广大社会媒体如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的积极运作和造势,形成强大的舆论力量;人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