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广义上系指齐家-古龙凹陷中轴线以西的地区,包括齐家-古龙凹陷西部、龙虎泡-大安阶地、泰康隆起带、西部超覆带等二级构造单元,勘探面积27299km2。西斜坡区石油资源量约为11.62~16.56亿吨,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61×104t(含富拉基尔油田),含油面积21.3km2,天然气地质储量49.95×108m3,含气面积58.9km2,证明西斜坡具有较大的油气勘探潜力,但总体与油气资源量相差较大。此外,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是大庆油田勘探程度较低的区块之一。除储量区有三维地震工区,其余均为年代较早的二维地震工区或没有地震工区覆盖;除储量区外区域上的钻井也比较少;并且除萨尔图油层外,其他油层没有大的突破,但是其勘探潜力是比较客观的。其中一些无构造发育区探井也具有油气显示,预示着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有较大的前景。本文充分利用钻测井、岩心资料及井-震结合的地震相分析技术,确定研究区各三级层序的沉积相带展布。在区域层序地层格架约束下,运用优化后的回剥法恢复了研究区目的层系各沉积期的古地貌,以三级层序地层为单位绘制沉积时期的古地貌图,分析地貌特征,特别是沉积坡折带的形成、分布位置与坡度。最后,在层序地层格架内,结合构造坡折带特征及沉积相展布规律,运用层序地层对地层岩性圈闭形成的“二面三带”控制原理(即不整合面控砂、湖泛面控藏、地层超覆尖灭带控砂、坡折带控砂体分散体系),以坡折带控层、控相、控藏研究为主线,揭示沉积相及砂体分布与“二面三带”的配置关系。构造与沉积相结合、区域研究与重点区带相结合,在已知油气圈闭解剖的基础上确定地层岩性圈闭发育的地层与平面分布位置,分析岩性地层圈闭的类型,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性认识:建立了研究区泉三段~嫩江组的层序地层格架。研究区内共划分出三个二级层序,即泉三段、泉四~青山口和姚家~嫩江三个二级层序。其中泉四~青山口组二级层序又可进一步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长期旋回),即SQ2、SQ3、SQ4、SQ5;中部的姚家组为一个三级层序SQ6,上部嫩江组分为嫩江下SQ7、嫩江上SQ8两个三级层序。以三级层序为单位,恢复了西斜坡地区青山口组、姚家组、嫩江组内部三级层序SQ3、SQ4、SQ5、SQ6、SQ7-LST+TST沉积时期构造古地形。成果表明,青山口组、姚家组沉积期存在明显坡折,垂向上坡折存在逐渐变缓的趋势。确定了研究区主要发育的沉积相类型。研究区主要发育有河流~泛滥平原、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滨浅湖和半深湖等几种沉积相类型;分析了三级层序上升期与下降期的沉积相构成与沉积体系展布特征;指出了三角洲前端浊积扇体及三角洲前缘上倾尖灭带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三角洲前缘发育,与三角洲前缘相关的地层-岩性圈闭类型众多。本文详细分析了三角洲前缘砂体与鼻状构造侧翼、断层等叠合形成的构造-岩性、断层-岩性、砂岩翘倾尖灭等圈闭是研究区圈闭的主要类型。在研究区南部三角洲前缘相对较陡的地形坡度及湖浪对先前三角洲前缘砂体改造的条件下,三角洲前缘滑塌,搬运至斜坡下部形成一定规模的滑塌浊积扇,分散的浊积砂体被周围的湖相泥岩包围,易形成岩性圈闭。以三级层序为单元,在研究地貌演化特征及其与沉积体系的配置关系的基础上,在西斜坡共发现SQ3-LST+TST滑塌浊积体有利区、SQ3-HST滑塌浊积体和北部三角洲前缘地层岩性圈闭有利区、SQ4滑塌浊积体有利区和SQ7-HST三角洲前缘砂体侧超地层岩性圈闭有利区。综上所述,本次研究得出了两点创新性的认识:(1)本文的研究为陆相层序地层学在世界已知最大规模陆相盆地的西部斜坡区应用的实践,通过利用研究区现有地震、钻井等勘探生产资料,建立了泉头组-嫩江组下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井震结合技术识别出不同沉积地质体,发现了两大勘探领域四种类型目标体,并最终识别出了有利的岩性圈闭。(2)在该研究区内首次使用古地貌恢复技术,对研究区内青山口组-姚家组识别出两级坡折带,经详细分析得出坡折带对不同的岩性体的分布具有相应的控制作用。本文以层序地层理论为指导,建立了研究区等时地层格架,在该框架内,将层序地层学与沉积学相结合、构造地质学与沉积学相结合,分析了基准面旋回演化过程中沉积体系的构成,界面性质演化及与沉积体的配置关系,探讨了古地貌坡折带发育特征与控砂原理,开展了西斜坡区岩性地层圈闭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研究,本文的结论性认识对于寻找有利的岩性、地层和地层岩性圈闭,打开西斜坡油气勘探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