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勒德·胡赛尼(1965-)是当代杰出的阿富汗裔美国作家,他的第一部英文小说《追风筝的人》,自2003年问世以来,受到来至全世界读者的青睐和追捧。《追风筝的人》讲述了身处在美国的阿富汗移民阿米尔童年时期一次次背叛自己的同父异母兄弟哈桑的往事和对他儿时所犯的过错弥补,救回他的侄子的艰难历程。最终使他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纵观国内外对这部小说的研究,主要是从风筝的意象、阿米尔背叛与救赎等主题对小说进行解析。而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去分析作品,探究小说中人物的伦理问题尚未有太多的研究。文学伦理学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方法,要求文学批评须回到历史的伦理现场来阐释,解读文学作品,分析导致人物命运的伦理因素,并作出价值判断。本文着重分析主人公阿米尔的伦理身份。通过分析阿米尔的伦理身份,旨在揭示其背后的伦理动因。从文学伦理学的角度去解读小说,第一,从伦理环境,即从民族、宗教和家庭伦理环境的多维度来解读主人公的背叛,发现阿米尔与哈桑情谊走向瓦解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在阿米尔在失去伦理身份后,他饱受内心折磨与挣扎。第二,主人公在选择一条再次踏上好人之路的,他面对现有的安稳生活和血浓于水的亲情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当阿米尔的伦理意识愈发清晰,道义感复苏并勇敢的承担起自己的伦理责任,最终找到自己的伦理身份。胡塞尼将小说主人公阿米尔的伦理问题设在特定的伦理环境中,以一个大团圆的结尾终结故事,给读者留下无尽的遐想,也让读者看到人性向善的光芒。作家通过《追风筝的人》,不仅表明了他对于社会和人物生存状态的深切关怀,而且也显示出他的人道主义精神,他倡导和追求种族、宗教和谐共处的思想。通过文本细读,深入分析,不仅了解作家的伦理关怀,而且从小说人物的伦理事件扩展到现实启示,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难以避免犯错,而坦诚面对自己的过错,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