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部门预算编制改革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产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趋势的客观要求。从2000年开始,财政部开始逐步改变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要求各级政府部门编制独立完整的部门预算,并不断完善预算编制体系。2014年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要围绕建立透明预算制度,增强预算完整性,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预算法》对预决算编制、预算执行以及预决算公开作出新要求,预决算管理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注。部门预算作为各级政府部门开展职能活动的财政资金来源,全面反映部门的工作计划,是财政预算管理的核心。部门预算付诸实施的过程称为预算执行,实施结果按要求编制为部门决算。在同一口径下,部门预算与与部门决算数据应当一致,但在预算执行的过程中,由于受到预算编制方法、时间等客观因素及财务人员编制水平等主观因素影响,预决算数据通常会产生偏差,从侧面反映出我国预算管理水平有待提高、预算约束有待加强。长期以来,预决算偏差的问题在国内受到的关注较少,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地方预决算收支规模也不断提高,部门预决算偏差的问题也愈来愈显著,受到了各级人大、审计以及财政部门的重视。提高年初预算到位率和预算执行率,缩小预决算偏差,逐步成为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本文通过对ZZ市本级部门预决算收支数据进行研究,以偏差率为核心指标,对其偏差程度进行实证分析,描述地方政府部门预决算偏差的现状,并尝试对偏差形成的原因进行解释,探讨控制预决算编制的措施。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为加强地方政府预算管理水平,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