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洲货币联盟(EMU)的统一货币政策提高了各成员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使得欧元区内贸易蓬勃发展,成员国间的价格水平也逐步趋同,但各成员国经济、金融结构内生的差异性也使得其对于统一货币政策的冲击产生了不同方向和程度的响应,使统一货币政策的实际效果出现了偏差。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和蔓延为欧元区统一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研究带来了新的高峰,金融结构因素在货币政策传导过程中的作用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本文基于“传导机制异质性导致传导效果非对称”的假设,通过构建EMU十个样本国“金融结构系数”的方法考察金融结构差异对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影响。文章分为六个部分,第二、三章对EMU近十年来货币政策的实践效果进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研究的理论框架;第四章利用主成分分析法、面板回归模型和VAR模型对各样本国1999年至2012年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第五章对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经济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第六章对全文主要结论进行了总结。文章的研究表明,样本国金融结构在1999至2012年间经历了“发散——收敛——发散”的过程,可按照其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进行明确分类,统一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显著存在;脉冲响应函数显示HICP对金融结构变动产生的响应最为剧烈,对货币供应量和基准利率变动的响应次之。具体地,爱尔兰和比利时能在货币政策实施后迅速做出响应并较大程度吸收波动;统一货币政策在奥地利、法国、西班牙、希腊和荷兰传导的速度和程度较弱,无法实现充分吸收;而德国、卢森堡和意大利则在政策冲击后的长时间都无法做出有效响应。此外,文章还认为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效应会加剧欧元体系的不稳定性,但通过不断优化金融结构、实现区内国家金融结构的协同发展,同时完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将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