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一对尖锐的矛盾摆在我们面前。高速的经济发展造成了环境恶化、资源耗竭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这一系列问题不但降低了当代人的生活水平,而且也削弱了后代人生存发展的能力。经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在面临这个两难矛盾时,形势尤显严峻。结合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构想,研究湘西自治州等少数民族地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关系,对于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以及中国总体经济社会和谐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在GIS空间分析技术支持下,借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采用土地利用空间格局指标分析方法对1987-2000年间湘西自治州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可以具体把握土地利用现状,反映区域内土地资源利用的特点和优劣势,进而可以更好的规划土地利用,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发现:近15年间,湘西自治州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明显,尤其是耕地、林地变化最大,整个区域景观破碎化程度有所增大,这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破坏是息息相关的。本文还运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EKC)和SPSS统计软件,探究湘西自治州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之间的计量关系。研究发现:工业废水曲线为“U+倒U”型,“倒U”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峰值出现在2003-2004年间;工业废气曲线类似“倒U”型曲线的前半部分,未达转折点,仍处在上升期;工业固废曲线最符合典型的“倒U”型曲线,转折点出现在2004-2005年间。结果表明,工业化进程和提高人民收入的需求仍是湘西自治州现阶段的首要任务,但必须发展循环经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实现区域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共进。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湘西自治州等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同时,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首要任务,EKC曲线总体上已经达到转折点,但是局部地方还处于增长阶段,环境质量还会有恶化的趋势。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要注意进行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以此来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同时根据各个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保持少数民族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要真正做到“环境-经济”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