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对语言与文学的研究表明语言结构在很大程度上是有理据性的。象似性理论的主要观点是:语言符号在音、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存在映照性象似的现象,同时象似性原则也是取得文体特征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句法象似性在文学创作,文学翻译中理论意义在于,它是整合语言机制同艺术效果使文本“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文体学解释。目前国内外在句法象似性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量象似性,对称象似性,顺序象似性及标记象似性本论文主要研究在象似性理论指导下的儿童文学翻译,以王尔德童话与其两个中文译本--巴金译本和王林译本为例,并进行对比研究分析。王尔德童话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传世佳作,其语言纯正优美堪称儿童文学的典范及代表之作。而巴金是中国文学史上著译并举的重要作家,其对于王尔德童话的译著极具价值,而王林亦是当代儿童文学研究的著名学者,其对于王尔德童话的译著广受好评。本文旨通过两种中文译本与原文的对比研究,分析出象似性原则在原文及两种不同译本中的体现及运用并且分析其对于再现原文本文体价值的指导作用,以期在儿童文学翻译中通过译本的“风格标记性”和“文学表达力”的对等来再现前景化语篇的文体特征。本文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使用语料库作为研究工具。以奥斯卡·王尔德童话的英文及两个中文译本为对象,从数量象似、顺序象似、对称象似、标记象似四个主要句法象似原则方面来进行比较。主要探讨两大问题:1.对于象似性四个主要原则的运用是否存在于原文及其两个译本之中?哪些象似性原则在译文中运用的更为普遍?2.根据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个译本对于象似性四个原则运用的差异何在?之前的学者在对于象似性原则在翻译应用的研究多集中在诗歌和文学翻译中且大部分研究是定性研究。而利用象似性原则来研究儿童文学翻译的研究则更少。这篇论文比较了奥斯卡.王尔德童话的两个中文译本并使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根据奥斯卡.王尔德的两篇中文译本的统计,发现原文及两个译本中的语言运用均具有象似性特征,而巴金的译文总体来说更多的运用了象似性原则,尤其在数量象似和对称象似原则方面更显突出,而对这些原则的运用也更能体现出原文美学文体特征。无论从定性分析还是定量分析中都可以看出,巴金的译本较忠于原文且使用更多排比对偶等符合数量及对称象似性原则的句式,从而使译文能更好的再现原文的文体特征,用语言形式再现王尔德的原文的独有文体特征,但也不排除其中一些长难句给低幼读者会造成一些困扰;而王林译本的用词较之于巴金译本则显得变化性更多,作为现代作家,或许其目的是吸引孩子们,但在某种程度上却失去了原文的一些独有的韵味。总之从对原文及译本的分析可以看出,句法象似性主要原则广泛运用于儿童文学及其翻译中,尤其是其中的数量和对称象似性原则的运用可以凸显儿童文学独特的文体特征以及指导儿童文学的翻译使其更好的将儿童文学中原文独有的语言魅力传达给儿童读者。最后,论文总结了从象似性角度研究儿童文学文体翻译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该研究不仅为儿童文学文体翻译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拓展了象似性的研究视野,为今后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