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成为了经营管理和组织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企业管理的必然要求,其核心目的是保证财务信息质量。盈余管理是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企业管理者运用会计手段或安排真实交易来改变财务报告,使财务数据失真的一种行为。通过盈余管理之后的企业财务数据虽能够满足经营者的需要,但仅限于短期,而且这样的财务信息失去了应有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因此,监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学者们亦对内部控制问题研究不断。纵观国内外文献,关于内部控制和盈余管理的研究基本着眼于一般企业而不涉及银行业。商业银行的稳定性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这样重要的地位使得银行业有了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银行业的盈余管理问题也顺势激起了业界的研究。人们对银行内部控制的关注是自巴林银行的倒闭开始的。近年来,银行内部控制的漏洞问题频频发生,我国银监会在2014年9月份修订发布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明显表现出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的加倍重视。类比其它企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和盈余管理也可能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研究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盈余管理关系为切合点,选取近年来上市商业银行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针对商业银行的特殊性质在Jones模型和Jones扩展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略微改进来度量商业银行盈余管理的程度。通过内部控制质量指标(ICQ)来衡量和反映内部控制程度。运用SPSS16.0对样本资料做相关性研究和回归分析,得到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盈余管理的相关性。结果证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盈余管理行为一定程度上受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并且高质量的内部控制能够相应的抑制盈余管理的水平。最后,根据实证结果,提出抑制不合理的盈余管理的具体方法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