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盈余管理的主要后果是对会计信息的扭曲,干扰报表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判断,从而导致决策失误,不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和企业的健康发展。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全面采用资产负债观,对所得税会计统一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进行核算,所得税费用通过资产负债表项目倒挤得到,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原则被打破。随着会计与税收改革的深入,会计与税收的目的迥异,会税差异逐步扩大。2017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会税差异总额达到9717亿,产生了大量的暂时性差异,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相关项目在财务报告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递延所得税费用的变化不影响企业当期的税负,加之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并未要求披露,使递延所得税相关项目作为盈余管理的工具成为可能。但是否作为盈余管理的工具,很少得到实证的证明。对该问题的实证研究,对于识别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完善相关信息披露制度,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我国A股143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选取了2008-2017年的相关财务数据,实证研究了递延所得税费用作为盈余管理的工具问题。首先收集整理了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为研究建立了理论基础。然后,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阐明了递延所得税相关项目对企业盈余的影响机理,论证了递延所得税费用成为盈余管理工具的可能。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建立模型实证分析了递延所得税费用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并研究了公司治理在利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我国上市公司的递延所得税费用与盈余管理程度显著正相关。表明了递延所得税费用的存在助长了企业盈余管理行为,递延所得税费用已经成为企业调节税后净利润,进行盈余管理的一项工具。对递延所得税费用的操纵并不会影响当期应交所得税,而是直接对所得税费用产生影响,最终改变企业净利润,是相对于利用收入和费用的操控来进行盈余管理成本更低的一种手段。并且,暂时性差异是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额,而资产(或负债)的计税基础目前并非强制性披露项目,递延所得税费用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因此,递延所得税费用将会逐步成为盈余管理的重要工具。(2)良好的公司治理对利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进行盈余管理具有抑制作用。即公司治理水平越高,利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越低。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够促进董事会、监事会以及股东大会等监管机制的有效实施,减少利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进行盈余管理的机会主义自利行为。此外,公司治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第一类代理问题和第二类代理问题,实现公司治理的制衡作用。因此,优化公司治理能够对以递延所得税费用为工具的盈余管理产生调节作用。根据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1)高度重视递延所得税费用作为盈余管理工具的问题,会计监管部门应及时制定企业计税基础披露的规范;(2)推进我国独立税务会计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全面、连续、系统地反映企业资产与负债计税基础的变化情况;(3)完善公司治理,发挥董事会、监事会与股东大会的制衡作用,减少利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进行盈余管理的机会主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