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第三王朝贡牲中心羊牲育肥官员(Kuru(?)da)那鲁的档案重建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8次 | 上传用户:qiminming_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乌尔第三王朝国王舒勒吉在其统治的第38年建立了大型的贡牲中心—普兹瑞什达干司(é-Puzrish-Dagan),其遗址位于现代伊拉克的德莱海姆(Drehem)。贡牲中心建立的原因是乌尔王权日益强大,各地向国王进贡的动物日益增多,王室和各地总督经常向各种神明奉献牺牲;同时,宫廷和其他王室官员以及士兵食用也需要大量的羊牲。这些接收和支出工作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管理。普兹瑞什达干(Drehem)地处供奉“众神之王”恩利勒的尼普尔城和众神之后宁利勒的图马勒庙区之间,因此被选为中心的所在地。普兹瑞什达干司是古代两河流域影响深远的一个贡牲中心,在乌尔第三王朝的经济管理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地位。本文重建了贡牲中心育肥羊牲官员那鲁的档案。目前,我们收集到的德莱海姆出土的那鲁文献共有1159个。论文分为上下两卷:上卷首先介绍了贡牲中心的设立经过和设立意义,列举了那鲁的主要工作地点、工作经历和工作联系人,分析了乌尔王朝祭祀活动;下卷对收集到的那鲁的原始文献按时间顺序进行排列和重建,并附有楔形文字拉丁化、英文翻译和中文翻译。通过对那鲁文献档案的重建和分析可知:那鲁文件在贡牲中心出现的时间(即他的工作时间)从舒勒吉26年到舒辛6年1月6日,共38年。虽然没有发现那鲁的印章,通过文献知道他在贡牲中心的头衔是“育肥师”。那鲁从中心总管那里接管育肥和普通的羊牲,放在自己麾下的羊圈用大麦饲养、育肥。那鲁在4个城市:乌尔(王朝的首都)、尼普尔(宗教中心)、乌鲁克(第三大城市)和图马勒都有自己临时的羊圈,这些地方都是乌尔王朝的重要城市。那鲁育肥合格的羊牲用来祭祀神明、满足王室日常需要以及招待外国使节。未育肥的淘汰级的羊牲交给中心总管那萨和普通羊圈官员乌尔库侬那。死去的羊牲(偶尔也有育肥羊牲)转交给专门负责管理死牲的官员。和那鲁工作联系比较紧密的官员有:贡牲中心的4任总管舒勒吉时期的匿名官员和那萨、阿马尔辛时期的阿巴萨旮、舒辛时期的尹塔埃阿;王家兽苑官员杜旮;接收死牲的官员乌尔尼旮尔和舒勒吉乌如穆等等。此外,那鲁还接收大麦作为育肥羊的饲料,把多余的大麦转交给其他官员;登记并转交自己羊圈中生产的羊毛。那鲁是贡牲中心比较重要的官员,他是舒勒吉、阿马尔辛和舒辛三朝元老。那鲁的工作生涯同时见证了贡牲中心由盛到衰的过程。那鲁为王朝各种祭祀活动提供育肥羊牲祭品,为我们研究乌尔王朝祭祀提供了最原始、最直接的第一手材料。
其他文献
席勒审美教育理念的出发点是现实政治批判。在席勒看来,艺术中的美不仅以自由为基础,更是实践自由的体现;而鉴于个体与国家的同构,审美不仅可通过性格的高尚化实现个体的完满,也构建起平等而自由的政治共同体。而在美之外,崇高感亦是自由的重要来源。由此推导出的消极自由虽有避世之嫌,但文学的目标恰恰是通过对超越时间的审美问题的探讨,以非政治的形式实现个体自由与政治统一的双重目标。
高层房建工程转换层的结构复杂,施工质量要求高,施工组织尤为重要。本文针对转换层施工时钢筋密集、浇筑的砼量大、跨度大且承受的竖向荷载大等难点,为保证施工质量,应重点解决浇
基于中国29个省(市、自治区)2005~2017年面板数据,利用Simpson指数计算金融生态多样性,并构建绿色金融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确定权重,测算绿色金融发展综合评价指数,实证
信息传播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之一,伴随人类文明前行的脚步,每一历史瞬间都会有对应的传播现象与之相映衬。媒介是信息传播的载体:人之喉舌是言语的媒介,岩壁是原始人创
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的根本,每个施工企业只有通过全面管理,对材料、机械和人员的合理利用,提高科技含量,运用ISO9002质量体系增加经济效益,才能使企业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