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活质量的疾病,归属于祖国医学“脱疽”范畴。多见于20—40岁男性,主要侵犯肢体,尤其是下肢的中、小动脉及其伴行的静脉和皮肤浅静脉。中医药在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过程中具有较明显优势,但目前对现代医家在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研究中无论是广度还是深度上都挖掘的不够。本文力求从整体上认识和总结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辩证治疗发展规律,为今后进一步研究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打下基础,为临床提高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疗效,提供科学依据。材料与方法:本文通过对维普医药信息资源系统V6.32中1989----2009年发表的有关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治疗病例的相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最后统一录入Epidata数据库中,然后结合SPSS国际权威统计软件对脉管炎的症状、所用方药等进行频数统计、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并对冻伤史、吸烟史与病后坏死进行列联表分析及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等数理统计分析。结果:1.通过对频数大于15次的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归纳出七组影响脉管炎辨证分型的症状组成;Fl: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数,F2:疲乏无力、心悸气短、形体消瘦,F3:大便干燥、小便短赤,F4:汗毛脱落、趾甲增厚、皮肤粗糙、肌肉萎缩,F5:肢体麻木、趺阳脉减弱,F6:患肢瘀斑、舌紫暗,F7:患部发凉、喜暖恶寒、疼痛夜剧。2.通过对频数大于15次的症状聚类分析,形成四个比较有意义的症状聚类组合,分别是C1:舌苔薄白、脉沉细涩、皮色苍白、舌质淡、患肢发凉、喜暖怕冷、间歇跛行、肢体麻木、趺阳脉弱、疼痛夜剧;C2: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苔黄腻、舌色红绛、脉弦数、溃疡或坏死;C3: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形体消瘦、食少纳呆;C4:患部瘀斑、舌色紫暗、皮肤粗糙、汗毛脱落、肌肉萎缩。3.通过对频数大于15次的药物进行因子、聚类分析,分别形成九个比较有意义的药物组合;并且此些药物通过频数分析得出主要归肝、肾、心、脾经共出现42次,约占67.74%。其中温性、热性药共11个,占总数55%,寒性、凉性药共98个,占总数45%。药味以甘、苦、辛为主,分别占31.91%、23.4%、21.28%。4.总结出现代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例中的主药25味,活血化瘀药出现最多,达166次,补气血之品共出现255次,清热类药物共出现161次。5.排除冻伤史因素,平素有吸烟史发生脉管炎后发生坏死是无吸烟史患者的16.197倍。排除吸烟史因素,平素有冻伤史发生脉管炎后发生坏死是无冻伤史患者的8.263倍。6.通过二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患脉管炎后发生坏死的概率预报模型为: Logit P=-1.837+2.785×吸烟+2.112×冻伤7.对于未发生坏死的预测准确率达到64.7%,而对于发生坏死的预测准确率高达85.1%,总预测准确率为78.2%。结论:1.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基本证型有四个寒湿阻络型、血脉瘀阻型、热毒炽盛型、气阴两虚型,聚类后得到的证型与临床得出的证型基本一致,说明本研究的证候聚类方法有一定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信性。2.总结分析出现代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病例中的主药,这些药物最能体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证候群的分型归属及治法。提示素体气血不足、风寒湿邪侵犯人体,体内热毒炽盛应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总的证候群的分型归属,同时血络痹阻也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重要病机,显示祛邪、扶正、活血是中医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总体认识。3.冻伤史及吸烟史均为脉管炎发生坏死的危险因素,排除冻伤史因素,平素有吸烟史发生脉管炎后发生坏死是无吸烟史患者的16.197倍。排除吸烟史因素,平素有冻伤史发生脉管炎后发生坏死是无冻伤史患者的8.26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