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或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增长、世界格局、公共卫生领域的改变,各类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繁发生,损失和伤亡不断增加,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极大地危及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已成为摆在世界各国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命题。国外研究显示,人们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和逃生自救的知识与技能是相对缺乏的。我国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理体系正在逐步完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迅速反应能力不强;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认知水平及应对能力的调查研究开展较少,调查范围和内容比较局限;部分调查结果表明,公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的认知和技能水平较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往往会引起公众的恐慌、猜测,甚至影响正常的社会和经济秩序。对公众进行有关突发事件的专门教育,增强公众的认识,使之具备一定的应急、避险、自救互救常识,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政府及有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真正做到群防群治,从而增强全社会对突发事件的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因此,加强公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范常识的教育和宣传是十分必要的。目的城市社区人口密集,人群结构复杂,但人员相对集中,且便于管理、容易普及、社会受益面大,是开展健康教育的有力场所。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选取了部分城市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对城市社区居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认知状况及应对能力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城市社区居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状况、应对能力水平、获取相关知识的主要途径及需求。发现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制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政策法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级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泰安市泰山区2010年18岁以上的1650名城市社区常驻居民以问卷访谈方式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认知状况及应对能力的调查分析。结果发放调查问卷1650份,回收有效问卷1628份。(1)75.30%的居民认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重大传染病疫情”,其次是“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60.44%),“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52.21%)和“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52.00%);只有29.61%的居民认为四个选项都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级的级别和预警色”正答率为39.68%。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以及不同文化程度组间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电视、广播是居民获取有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知识的主要途径(69.2%),其次是报纸杂志(52.3%),宣传资料(40.3%)。单位培训仅占3.6%。32.8%的居民曾参加过相关知识的培训,73.96%的居民接受过相关的资料。参加过培训的居民中医生和学生占的比例较大,其次是公务员。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以及不同文化程度对居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有显著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居民认为获取相关知识最好的途径与实际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选择率基本一致,另有30.8%居民希望通过社区培训来获取相关知识。居民最想要了解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是地震、水灾、火灾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有67%的居民选择此项,其次是重大传染病疫情(53.4%),群体不明原因疾病(36.2%),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32.2%)。不同职业、不同文化程度组间的需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于各种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多数居民都能做出正确的应对。95%以上的居民对触电、煤气中毒事件能做出正确的紧急处理; 90.8%及92.0%的居民能正确处理传染病流行期间的类似发病症状和疑似病人;,能够正确处理家中出现感染性腹泻病人的87.6%的居民中, 47.8%的居民选择“与其生活密切接触的家属到医院做便检”,43.5%的居民选择“清洗消毒病人住院前污染的生活用品”;86.3%的居民知道,在接种狂犬疫苗前如何正确紧急处理被犬猫抓、咬的伤口;对地震、火灾、水灾、公共场所踩踏事件,分别有74.8%、77.9%、91.5%、62.9%的居民选择正确的逃生自救方法;而对于餐具消毒的时间及毒气泄漏的紧急处理,只有24.3%和19.0%的居民选择正确。不同职业、文化程度居民间对逃生技能相关知识的认知及应对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家用灭火器、应急逃生绳、简易防烟面具、手电筒、急救药箱这几类物品,66.7%的居民家中常备手电筒,46.4%的居民家中备有急救药箱,20.8%的居民备有家用灭火器,11.2%的居民家中备有应急逃生绳,7.1%的居民备有简易防烟面具,另有5.4%的居民家中没有备有任何应急物品。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居民家中应急物品的储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82.2%的居民在触电事故的紧急处理中选择切断电源,并将触电者移到通风处急救;76.4%的居民处理煤气中毒事故中知道将中毒者移至通风处急救。29.4%的居民知道对烧伤面积较大的人应该及时喂服盐水。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心肺复苏三种常见的现场急救术,有73.1%的居民会使用人工呼吸,26.9的居民会胸外按压,5.7%的居民会心肺复苏。可见居民互救意识较强,救护技能较弱。不同职业、文化程度组间的掌握程度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7)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法律法规的知晓率调查,83.5%的居民不合格,11.8%的居民为合格,4.7%的居民为优良,可见,居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知晓率较低。不同性别居民的知晓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的居民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过程中,有关单位或个人未履行法定义务,56.4%的居民认为“导致传染病传播、流行,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情形,应追究法律责任;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规定,对编造并传播有关突发事件虚假信息的处罚措施包括那些,37.1%的居民选择“责令改正,给予警告”;53.8%的居民选择“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暂停其业务活动或者吊销其执业许可证”。(9)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知情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技能水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法律法规的认知状况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总得分四个部分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为自变量,分别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职业、文化程度、年龄是影响居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认知情况、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技能水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法律法规认知状况的因素;职业、年龄对居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认知、应对水平总得分的影响最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居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识较为片面和缺乏。只有少数居民认为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中毒和职业中毒、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均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的知晓率较低。(2)居民获取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主要来源是电视、广播,其次是报纸杂志和宣传资料。认为获取相关知识最好的途径与实际获取相关知识的途径基本一致。地震、水灾、火灾的应急处理措施是居民最想要了解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其次是重大传染病疫情。(3)居民应对常见突发事件的技能整体水平较好;但仍有三分之一的突发事件选择正确率较低;居民家中应急物品储备欠缺;居民互救意识较好,但救护技能较差。(4)职业、年龄是影响居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整体认知、应对技能水平的重要因素。(5)加强社区居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的常规健康教育,组织居民进行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增强居民的忧患意识和防范意识,提高应对技能水平,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