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消费提振缓慢一直是制约我国宏观经济结构转型和家庭生活福祉提升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使用的普及在微观领域极大的拓展了家庭的消费渠道,改善了家庭的整体消费水平。但是,当前我国家庭消费率水平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并且人均消费支出额同比增速也存在下降的趋势①。这一现象与我国家庭持续增长的收入水平和资产规模并不匹配,与传统的生命周期-持久收入假说的理论解释也不一致。由此可见,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消费的影响路径中,可能还存在其他影响因素的制约,其中家庭资产流动性和配置结构的差异可能是原因之一。由于中国家庭普遍存在较高的储蓄偏好和住房资产占比,整体资产结构的流动性偏低,对家庭即期消费的支付能力产生了明显抑制。因此,要使互联网使用引致的家庭消费需求转化为实际消费支出,不可避免需要探讨家庭高流动性资产配置,尤其是金融资产配置的潜在影响。论文基于国内外互联网经济快速发展和国内家庭互联网使用普及率不断提升的现实背景,以新兴互联网经济理论、资产组合理论与消费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将“互联网使用→金融资产配置→家庭消费升级”作为基本的逻辑出发点对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与消费行为进行分析,旨在探索金融资产配置在互联网使用影响家庭消费升级过程中的传导路径和影响机制。本文具体回答四个问题:(1)金融资产配置对家庭消费结构存在何种影响?不同流动性的资产结构变动能否促进家庭消费升级?(2)金融资产配置在互联网使用对家庭消费升级影响过程中是否存在中介效应?如果有中介效应,其具体的影响效应、传导路径是什么?(3)依据前述问题的传导路径,互联网使用如何影响金融资产配置,进而引导家庭消费升级?其具体影响机制是什么?(4)在实际中,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支持互联网使用通过金融资产配置促进家庭消费升级,提升家庭消费质量?首先,论文根据不确定条件下的预防储蓄理论、流动性约束理论和缓冲存货理论,发现除了家庭收入的流量因素和资产规模的存量因素以外,家庭消费还会受到资产流动性和配置结构因素的影响。据此,论文通过家庭持有金融资产的流动性差异构建金融资产配置与家庭消费的理论模型,比较了高流动性金融资产与低流动性金融资产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金融资产配置的流动效应是其财富效应发挥的重要前提。为了进一步探讨互联网使用通过金融资产配置影响家庭消费升级的传导路径,论文用数理模型推导验证了金融资产配置的中介影响作用,并且从信息搜寻、社会互动和金融可及性三个渠道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高流动性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机制。其次,论文采用聚类统计分析、面板模型估计、中介效应模型以及有调节的多重中介效应模型进一步检验理论模型的分析结果,实证检验具体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按照资产流动性的不同,论文从高到低划分家庭资产为高流动性金融资产、低流动性金融资产和住房资产三类,并通过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家庭消费分为生存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以此确定家庭资产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具体层次和分类内容,也为论文进一步讨论家庭消费升级的内容提供了分类依据。总体样本的实证结果发现,不同流动性资产配置对家庭消费的影响只作用于非生存型消费(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在具体资产类别的影响效应方面,高流动性金融资产与非生存型消费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低流动性金融资产与非生存型消费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家庭住房资产对非生存型消费的影响则不显著。第二部分,借鉴心理学研究中的中介效应分析方法,论文将前一部分与家庭消费升级(非生存型消费)关系显著的金融资产(高流动性金融资产和低流动性金融资产)作为中介变量,家庭住房资产作为调节变量,构建有调节的多重中介模型,计算并对比了互联网使用通过金融资产配置影响家庭消费升级的传导路径和影响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金融资产配置的总体中介效应中,高流动性金融资产的中介效应占主导地位,互联网使用通过金融资产配置对家庭消费升级的间接影响,主要是通过提升高流动性金融资产配置来实现的。城乡异质性结果表明,城镇家庭住房资产对高流动性金融资产存在明显的挤出效应;农村家庭有较强的储蓄偏好,对低流动性金融资产的配置倾向更高。第三部分,论文从信息搜寻效应、社会互动效应和金融可及效应三种渠道对互联网使用影响家庭高流动性金融资产配置的机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三种影响渠道均显著存在,城镇家庭各路径的影响效应虽然存在差异,但差距较小,整体表现相对平均,而农村家庭的金融可及效应则要明显低于其他两个渠道的影响效应,这说明农村家庭在通过互联网使用获取金融服务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最后,基于上述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的结果,论文结合实际发展问题,提出有利于我国城乡家庭互联网使用、金融资产配置和消费升级传导作用发挥的对策建议。根据城乡家庭互联网使用对金融市场参与影响机制的差异,提出提升互联网使用与市场参与结合度的建议;根据城镇家庭住房资产对高流动性金融资产的挤出影响,提出降低城镇家庭住房资产流动性约束的建议;根据农村家庭对低流动性金融资产的储蓄偏好,提出完善农村家庭社会保障机制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