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翡翠质地细腻,有着坚韧的内涵、斑斓的色泽和渊源流长的文化等特性,在宝玉石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翡翠的颜色按致色机理可以分为原生色与次生色两部分,次生色主要有黄——红褐色、灰绿——暗绿色系、蓝绿色色系,大部分翡翠内部还有白色粘土矿物。目前,关于翡翠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方面,并且翡翠的历史文化源渊研究、现代玉雕工艺等方面都进入了新的阶段,获得了众多成果。而翡翠次生变化方向的研究较薄弱,缺乏一个体系性认识。本文针对这个问题选取了二十多块具有代表性的黄——红褐色天然次生翡翠样品,对翡翠(天然和烧制两部分)中的黄——红褐色次生矿物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完善了翡翠黄——红褐色次生变化的研究。本文主要从翡翠标本的结构构造、黄——红褐色次生矿物的存在方式及成分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采用各种现代测试技术,如傅立叶红外显微光谱仪、电子探针等仪器结合偏光显微镜对所选标本进行测试、比对分析。首先通过手标本的观察及在正交偏光镜下对翡翠薄片的观察,对各类次生矿物在翡翠中的充填交代形式进行了研究。其次应用红外显微光谱仪进行测试,初步确定次生矿物的属性,结合电子探针数据进一步确定了次生矿物的种类。研究表明由于风化区域地下水面上下的表生地球化学分带性特点,造成翡翠阶地矿床产生差异化的次生矿物而致色。翡翠中石花及开放裂隙中的存在的白色粘土矿物常与黄——红褐色次生矿物共同存在;黄——红褐色翡翠的次生矿物主要为褐铁矿。另外,在此次实验中比对烧红翡翠的特征,我们能更好的认识黄——红褐色次生色的翡翠。同时也对烧制翡翠的方法进行了探讨,补充了这一部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