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探讨胃息肉中医证型与其病理类型及血清学指标胸苷激酶(TK1)、CEA之间的相互关系,探寻中医“证”与现代医学病理、血清学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方法:1.通过文献调研和专家咨询,制定胃息肉临床信息调查表(见附录)。2.收集病例资料:对符合纳入标准并同意参与本次调查的胃息肉患者,收集一般信息,如实填写调查表中的各项内容,四诊合参,根据《中医常见证诊断标准》,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所有患者均抽血送我院检验科行TK1和CEA检测,息肉切除前签署胃息肉切除知情同意书,胃息肉切除后一律行病理检测,记录其病理类型结果。3.分析134例胃息肉中医证型、病理类型的分布特点。4.探讨134例胃息肉中医证型与活检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5.探讨胃息肉中医证型、病理类型与TK1和CEA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1.胃息肉发病以中老年多见,平均年龄54.35±11.73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16:1。2.134例胃息肉患者中脾胃虚寒证10例(7%),脾虚湿蕴证7例(5%),脾胃湿热证41例(31%),肝郁气滞证25例(19%),脾虚湿瘀证41例(31%),气滞血瘀证4例(3%),气滞痰阻证6例(4%)。女性多以肝郁气滞为主,男性多以脾胃湿热为主,中青年患者多见脾胃湿热证及肝郁气滞证,而老年患者则以脾虚湿瘀证为主。3.134例胃息肉患者中炎性息肉59例(44%,男36例,女23例),增生性息肉21例(15%,男7例,女14例),腺瘤性息肉24例(18%,男18例,女6例),腺息肉5例(4%,男2例,女3例),混合性息肉21例(16%,男6例,女15例),组织学阴性息肉4例(3%,男3例,女1例),其中男性以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为主,女性则以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及混合性息肉为主,不同病理类型的息肉在各年龄段的分布无差异。4.胃息肉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之间存在相关性,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均以脾虚湿瘀及脾胃湿热为主,表明湿瘀、湿热与其病理环境的形成有关,增生性息肉以肝郁气滞、脾胃湿热为主,表明气滞、湿热是其主要的病理因素。5.中医证型、病理类型与TKl和CEA水平的关系:不同中医证型和TK1、CEA水平的关系比较中,均无显著性差异,7种胃息肉病理类型中,腺瘤性息肉的TK1和CEA含量最高,与组织学阴性息肉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TK1水平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病理类型(除腺息肉外)的CEA水平也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结论:1.胃息肉发病以中老年多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2.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脾胃湿热证>脾虚湿瘀证>肝郁气滞证>脾胃虚寒证>脾虚湿蕴证>气滞痰阻证>气滞血瘀证,女性多以肝郁气滞为主,男性多以脾胃湿热为主,中青年患者多见脾胃湿热证及肝郁气滞证,而老年患者则以脾虚湿瘀证为主。3.病理类型分布特点:炎性息肉最多,其后依次是腺瘤性、混合性息肉、增生性息肉、腺息肉、组织学阴性息肉,其中男性以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为主,女性则以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及混合性息肉为主,不同病理类型的息肉在各年龄段的分布无差异。4.胃息肉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之间存在相关性,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均以脾虚湿瘀及脾胃湿热为主,表明湿瘀、湿热与其病理环境的形成有关,增生性息肉以肝郁气滞、脾胃湿热为主,表明气滞、湿热是其主要的病理因素。5.中医证型与TK1和CEA水平的关系:不同中医证型和TK1、CEA水平的关系比较中,均无显著性差异。6.病理类型与TK1和CEA水平的关系:与组织学阴性息肉比较,不同病理类型的TKl水平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病理类型(除腺息肉外)的CEA水平也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7种胃息肉病理类型中,腺瘤性息肉的TK1和CEA含量最高,认为TK1和CEA可作为检测胃息肉癌变的指标。增生性息肉的TK1和CEA水平仅次于腺瘤性息肉,提示增生性息肉也有癌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