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配电网正由传统的电能单向分配向多能流汇集与分发的新角色转变,配电网保护技术体系面临新挑战。长期以来,受配电网建设阶段性和地区差异性影响,配电网保护系统存在互感器、断路器等资源配置不完备与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造成保护系统故障感知及处理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受配电网复杂运行环境影响,采样失效、开关失灵以及保护非预期动作等状态异常事件时有发生,引发配电网保护系统运行风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多项南方电网科技项目;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背景下,配电网正由传统的电能单向分配向多能流汇集与分发的新角色转变,配电网保护技术体系面临新挑战。长期以来,受配电网建设阶段性和地区差异性影响,配电网保护系统存在互感器、断路器等资源配置不完备与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造成保护系统故障感知及处理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受配电网复杂运行环境影响,采样失效、开关失灵以及保护非预期动作等状态异常事件时有发生,引发配电网保护系统运行风险。新形势下,配电网保护的资源配置差异与运行状态异常问题被进一步放大,并引发广泛关注。为满足新时期的配电网安全运行新需求,配电网保护产生出两种优化解决思路:一是取得保护系统的硬件配置“刚性”升级,沿用主网的配置模式实现配电网全方位的设备升级改造。二是结合数字化发展进程构造保护实现新方法,从“弹性”提升的层面打通分立的系统配置关联,扩展系统资源互用与功能互补。“刚性”的配置升级改造思路受投资因素与环境条件限制,始终难以全面解决配电网的配置完备性问题,同时也引发保护系统的配合新困难与运行新风险。而另一方面,在近年来“大云物移智”技术的推动下,配电网保护的实现方式呈现出网络化保护的新形态,借助于网络化保护的信息共享优势,配电网保护系统能够聚合更大范围的资源,同时保护系统所面临的运行状态异常问题得以凝集全系统的功能配合共同应对。网络化的保护实现新方式,正激发着配电网保护巨大的“弹性”性能提升空间。在追求设备完备升级的同时,打造兼具弹性的保护系统,正成为未来继电保护的重要发展趋势。为此,本文从配电网保护系统配置差异与状态异常问题出发,考虑配电网保护系统的弹性提升需求,借助网络化的保护实现方式,开展一系列基于网络化的弹性保护提升方法及应用研究。围绕弹性系统的柔性提升与韧性提升两个维度,贯穿网络化的保护采样环节、动作环节与配合环节全链条,提出保护系统资源配置利用“最大化”与状态异常影响“最小化”的配电网弹性继电保护提升目标,形成具体的基于网络化的配电网弹性保护提升策略与优化方法。基于本文理论方法,与继电保护厂家合作研发了基于网络化的弹性保护装置与系统,并在南方电网智能电网示范工程中成功运行。本文主要工作包括:(1)提出基于网络化的配电网弹性保护架构:基于弹性保护的柔性与韧性两个维度,围绕配电网保护采样环节、动作环节与配合环节的全链条弹性提升目标,提出基于网络化的保护系统量测方式、动作方式与配合方式的优化模型。构造虚拟量测方程,并引入状态估计理论进行虚拟量测的数值估计、误差计算,实现对网络化保护采样环节量测水平的定量分析与优势刻画;构造全集动作方程与动态配合方程,结合拓扑及配置关系推演,实现对网络化保护动作环节与配合环节动作效果与配合复杂度的定量分析与优势刻画,并由此构建基于网络化的配电网弹性保护实现模型与技术架构。(2)提出基于虚拟量测“冗余”的抗采样数据异常弹性保护方法:通过虚拟量测计算构造采样冗余,结合虚拟量测与实际量测的误差分布数值分析,刻画保护系统采样特征,并通过甄别配电网故障状态与采样异常状态下的采样特征差异,提供异常测点筛选与故障范围限定依据,进而构造基于网络化的保护辅助闭锁判据,实现采样资源充分融合与采样数据异常有效应对的保护弹性提升。(3)提出基于虚拟量测“补充”的抗采样数据缺失弹性保护方法:通过虚拟量测计算取得采样补充,结合各项故障判据产生保护系统的保护特征,进而与各故障场景下的保护特征期望值进行匹配,筛选故障场景并据此构造网络化的保护补充动作判据,实现采样资源灵活互补与采样数据缺失有效应对的保护弹性提升。(4)提出基于全集动作“等效”的配电网弹性保护动作策略:面向差异化的开关部署,提供网络化的多组开关逐步配合的全响应跳闸方式,取代完备断路器配置的跳闸方式。定义组合动作方式下的开关资源集,依托状态转移理论对故障处理过程中开关资源集的变化情况进行跟踪,并基于开关资源集的动态优选,实现开关动作最优组合与最优配合的保护弹性提升。(5)提出基于动态配合“加速”的配电网弹性保护时序优化策略:面向多元化的保护原理应用及差异化的保护元件部署,提供兼顾配置层面初始时序整定与运行层面时序动态调整的两级时序优化方法及网络化的通信实现机制,据此开展动态的保护响应情况信号提取,实现配合关系自动调节与保护加速动作的保护弹性提升。(6)基于网络化的配电网弹性保护的实现与工程应用:基于本文提出的弹性保护方法,与继电保护厂家合作研发了配电网网络化弹性保护装置与系统,通过了第三方权威机构检验和RTDS闭环系统测试,已在南方电网某智能电网示范工程挂网运行。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多项南方电网科技项目的资助。相关研究成果获得南方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电力科技一等奖。
其他文献
电化学脱氯技术因其具有脱氯效率高、可耐受高浓度氯代有机污染物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前景的降低氯代有机污染物毒性的方法。钯(palladium,Pd)基材料表面可以吸附大量具有强还原性的活性氢(Hadsorbed,Hads),是三维电化学脱氯技术中理想的催化剂。现阶段,这一领域普遍存在的关键问题有:(1)什么材料适合作为Pd基脱氯催化剂的载体?(2)是否可以使用简单高效的方法制备出高分散和颗
硒(Se)是动物必需微量元素,以无机和有机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其生物学功能主要是通过硒蛋白发挥。硒蛋氨酸羟基类似物(DL-2-hydroxy-4-methylselenobutanoic,HMBA)是一种有机硒源,其生物利用率比亚硒酸钠和酵母硒高。本研究围绕HMBA是否影响母猪繁殖性能及其可能的机制,开展了母猪妊娠期饲粮中添加HMBA对繁殖性能影响及机制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试验一母猪妊娠
自然资源是经济系统运行的重要基础,环境污染是制约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清洁利用可再生、数量大的生物质资源是解决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必然之路。开发低廉、大量、来源广的林业废弃物,发展绿色、高效、低成本的处理技术,是促进林业废弃物纤维高值利用和清洁生产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木材加工废弃物和林木修剪废弃物为纤维原料制浆,采用绿色、强氧化性臭氧进行处理,清洁制备了优良的漂白化学浆(BESP)和高性能的热磨
姜黄素是一种天然的、无公害的以及具有抗氧化和抗菌等作用的活性物质,常用作抗生素替代物。首先,通过生长实验,考察姜黄素对生长中期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生产性能、肠道生长发育、肠道消化吸收能力和氨基酸转运能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第二,通过攻毒试验和体外试验,考察姜黄素对草鱼肠道抗氧化防御体系的影响,探索姜黄素对草鱼肠道细胞结构完整性的影响及机制;第三,通过攻毒试验和体外
工业的快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其中,有毒重金属的排放是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众多有害金属中,亚砷酸盐(As)、镉(Cd)和铅(Pb)的污染问题最为突出,并且由于其不可生物降解、具有高度致癌和潜在毒性等特点受到较多关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吸附已被证明是一种从水体中去除有毒金属经济可行的方法。吸附过程在设计和操作方面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并且在许多情况下都有较好的处
胆碱是动物必需的维生素,本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饲粮胆碱可以提高生长中期草鱼生长性能,提高幼建鲤肠道消化吸收能力。然而关于胆碱对幼草鱼生长性能,消化吸收能力,肠道免疫功能的影响未见研究报道。本研究首先通过生长试验考察胆碱对幼草鱼生长性能、胆碱在肠道转运代谢、消化吸收能力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及转运的影响,并确定幼草鱼的胆碱需要量,探索了胆碱对幼草鱼生长性能和消化吸收能力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第二,通过建立嗜水气
土体是由宏-细-微观多个尺度量级颗粒构成的多相介质。不同尺度的颗粒对介质宏观力学特性影响不同,例如,粉粒黏粒等微小颗粒主要表达粒间黏聚效应,而沙砾石等粗颗粒则主要表达粒间摩擦作用。不同尺度颗粒以不同比例排列聚集形成不同组构,使土体具有复杂的力学特征。跨越宏-细-微观尺度对土体应力应变关系进行描述,可以考虑土体颗粒性和结构性的影响,这类本构理论可称为多尺度本构理论。然而,早期的尺度本构理论多在经典连
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高端装备正朝着大运力、高机动、长寿命、低能耗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其关键零部件具有高性能、轻量化、高可靠性的特点。采用镁合金等轻质高强材料和带内筋的复杂薄壁筒形结构是提升零部件整体性能并实现轻量化的重要途径。热强旋是制备镁合金等难变形材料薄壁筒形件的一种有效方法。但由于镁合金的流变特性对温度、应变速率及应变等变形条件极度敏感,且热加工窗口狭窄,导致其热塑性变形行为十分复杂、热加工性能
视觉伺服技术通过将图像传感器与机器人的有机结合,为传统工业机器人的控制系统带来了丰富的环境信息,使机器人通过与环境或人之间的信息交换进而代替人类承担更多精细、复杂的工作成为可能。但机器人视觉伺服系统自身及环境存在的多种因素会影响其实际应用:首先,现有机器人视觉控制系统在部署前必须经过专业标定,标定结果易受多种因素影响而逐渐失真,导致系统部署的便捷性及抗干扰能力下降;其次相机视野中存在的阴影、遮挡等
基于稳态剪切流变加工原理的传统注塑成型缺乏降低分子链缠结程度、定向调控聚集态结构等能力,导致制件服役性能较弱。本课题组开发了体积脉动注塑成型装备来将振动力场引入到注塑成型全过程中,以实现振动剪切流变支配的加工方法,这能够诱导分子链解缠结、促进取向结构形成,为制造高质量注塑产品开拓了新途径。然而,体积脉动注塑成型工艺参数与制件微观结构及服役性能间内在关系不清晰,严重制约了装备的实际应用与发展。在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