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中国教育制度伦理建构之应然

来源 :湖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p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教育制度伦理的研究,无论中外,俱是方兴未艾。长期以来,教育从制度上来讲,考虑得更多的是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科技因素而很少关注伦理因素。显而易见的是,作为整个教育大厦基础的教育制度伦理,无疑具有逻辑的必要性、理论的合理性、实践的需要性和现实的紧迫性。从哲学伦理学的层面进行分析,教育制度伦理问题至少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研究:教育制度伦理何以必要?教育制度伦理何以可能?教育制度伦理怎样可能?教育制度伦理何以必要探讨的是关于教育制度伦理建构的前提性问题,即指明教育制度伦理建构的逻辑前提,其先天地决定了教育制度伦理建构的逻辑必要性;教育制度伦理何以可能探讨的是关于教育制度伦理建构的假设性问题,即预定教育制度伦理建构的理论假设,因而使得教育制度伦理的建构具有存在的合理性;教育制度伦理怎样可能探讨的是关于教育制度伦理建构的操作性问题,即以实践的需要性和现实的紧迫性为出发点,提出教育制度伦理建构的具体要求,对教育制度伦理的建构作出“应然”之命定。鉴于教育制度伦理系统的庞大性和理论的复杂性,本文仅限于对当代中国教育制度伦理怎样可能即对其建构的操作性问题作出“应当如何”的回答。我们认为,在审视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教育制度伦理的建构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导向:在价值定位上,既要坚持教育制度伦理求至善的终极目标,又要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教育价值观的现实要求相吻合;在理论基础上,做到中西教育伦理观念的协调,传统教育伦理观念的扬弃,道义教育伦理观与功利教育轮理观的整合;在依循准则上,以贯彻教育伦理精神为核心,让理性、公正与人道理念深入制度层面之中;在评判标准上,把制度德性作为衡量教育制度伦理得以建构的唯一准绳和衡量尺度,以制度德性的生成作为教育制度伦理建构成功的唯一标志。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切实关注和有效解决,将会使教育制度伦理的建构获得充分而系统的应然导向,从而为当代中国教育制度伦理的建构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具体路径,提升教育制度的伦理理性,推进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其他文献
谭嗣同是晚清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被人们称为戊戌维新运动时期的左翼或激进分子。谭嗣同提出了以平等为基础的崭新伦理。他借用了传统伦理道德的概念--“仁”,使它与“以太”相
德里达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在现代西方思想舞台上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在许多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他的解构思想的认识,可以从许多角度进行解读,本文选取解释学的角度,以
克隆技术是当代生命科技的前沿,它向人类展示了广泛应用前景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伦理冲击。特别是在克隆羊“多利”的诞生被视为20世纪末最重要的科学成就之一之后,再次引
桐城文派在中国历史上绵延时间之长,社会影响之大,地域跨度之广,大家及门徒之多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作为桐城派始祖之一的方苞,其所创立的“义法”说,对刘大櫆、姚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