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根据《中国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诊治共识2019》,出血转化(Hemorrhagic tran sformation,HT)是脑梗死后病程进展中的一部分,也是溶栓、抗凝、抗血小板、介入等疗法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不仅阻碍病程中抗栓药物等二级预防措施的应用,同时影响脑梗死患者的远期预后,增加残疾及死亡风险。且有研究提示亚洲人HT风险显著高于西方人群,基于我国紧张的医患关系,当前国内临床医生、患者家属对HT也更为紧张、担忧,研究脑梗死后HT的相关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更加具有社会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HT可根据是否接受溶栓、取栓等再通治疗分为自发性或继发性HT,临床中溶栓等再通治疗会显著增加HT的风险,然而实践中仍有多数患者并未能接受溶栓治疗,据统计对于非再通治疗患者中自发性HT发生率为7-29%,一项回顾性研究中自发性HT的死亡率达12.1%,HT被认为是影响脑梗死预后的不利因素,然而其各个分型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尚存在争议。既往研究主要关注症状性出血转化(symptomatic hemorrha gic transformation,s HT)及对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而近年有研究提示HT可能影响患者远期的认知功能,无症状性出血转化(asymptomatic hemorrhagic transformation,as HT)也可致不良预后,影响患者功能康复,加重患者疾病负担。因此我们研究脑梗死自发性HT的危险因素及不同的HT分型对远期预后的影响,以期为急性脑梗死后HT的防治及患者个体化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第一部分脑梗死后自发性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目的统计急性脑梗死患者的HT比例及临床资料,分析影响脑梗死后自发性H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01月-2021年06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31例,发病在72h以内入院且未接受溶栓等再通治疗;根据《中国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诊治共识2019》标准评估HT的发生,分为HT组和无HT组。记录所有入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临床资料,应用单因素分析筛选HT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脑梗死后自发性HT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631例,男性382例(60.5%),女性249例(39.5%),平均年龄(62.9±9.7)岁,其中102例(16.2%)发生HT。HT组与无HT组患者的心房颤动比例、入院收缩压、血糖值、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房颤动(OR=3.736,95%CI:2.256-6.186,p<0.001)、入院高血糖(OR=1.096,95%CI:1.022-1.177,p=0.011)、高NIHSS评分(OR=1.24,95%CI:1.145-1.344,p<0.001)与自发性HT的发生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入院血糖值、NIHSS评分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HT的最佳截断值为7.15mmol/l、9分。结论心房颤动、高血糖(>7.15mmol/l)、高NIHSS评分(>9分)是急性脑梗死患者自发性HT的独立危险因素。第二部分脑梗死后自发性出血转化对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目的统计自发性HT的不同分型的预后资料,探讨HT不同分型对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01月-2021年06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31例,入组及排除标准见第一部分。根据《中国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诊治共识2019》标准,以HT患者是否伴有神经功能缺损的加重分为s HT和as HT两种临床分型;以欧洲急性卒中协作研究Ⅱ(European Cooperative Acute Stroke Study,ECASSⅡ)分型标准分为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infarction,HI1、HI2)、脑实质出血(parenchymal hematoma,PH1、PH2)四种影像学分型。所有入组对象定期随访3月±7天,以病程3月的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 RS)评分来评价预后,m RS0-2分为预后良好组,m RS>2分为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HT比例及HT分型,进一步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其他影响因素,以确定HT不同分型与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结果631例患者随访3月,预后不良组292例,预后良好组339例;预后不良组HT比例(63例,21.6%)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39例,11.5%),预后不良组的HT分型中s HT型、PH型比例(8.6%、13%)均高于预后良好组(1.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血糖值、房颤、NIHSS评分等因素,结果显示:临床分型中,s HT(OR=3.871,95%CI:1.399-10.712,p=0.009)与患者病程3月时的预后不良呈正相关;影像学分型中,PH1(OR=3.444,95%CI:1.231-9.637,p=0.018)、PH2(OR=6.371,95%CI:1.383-29.347,p=0.018)与患者病程3月时的预后不良呈正相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脑梗死后自发性HT影响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HT临床分型中s HT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影像学分型中PH1、PH2型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第三部分脑梗死后自发性出血转化对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目的分析脑梗死后自发性HT对患者认知障碍的影响,并探讨其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S100钙结合蛋白(S100 Calcium Binding Protein,S100B)的关系。方法收集2020年01月-2021年06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后自发性HT患者102例,选取同期住院中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急性脑梗死后无HT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HT及对照组患者的入组及排除标准见第一部分,根据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分为s HT组、as HT组、无HT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分别于病程7天、1月±5天、3月±7天、6月±10天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认知状态,并对各时间点三组患者的认知评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于病程72小时(入院时)、7天、14天留取血清,检测血清MMP9、S100B水平并进行三组间比较分析。并以HT患者病程6m时的Mo CA量表评分将HT患者分为HT认知障碍组、HT认知正常组,比较各时间两组患者血清MMP9、S100B水平差异。结果三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病程7天基线MMSE、Mo CA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三组间远期认知预后有差异,s HT>as HT>无HT组认知障碍比例。急性期血清MMP9、S100B水平:s HT>as HT>无HT组、HT认知障碍组>HT认知正常组。1、s HT组、as HT组、无HT组认知资料:在病程7天、1月时,三组间认知障碍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程3月时,s HT、as HT组>无HT组认知障碍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 HT、as H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程6月时,s HT>as HT>无HT组认知障碍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s HT组、as HT组、无HT组血清学资料:病程72h时,s HT组、as HT组>无HT组血清MMP9水平,s HT组>as HT组>无HT组血清S100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7天时,s HT组>as HT组>无HT组血清MMP9水平,s HT组>无HT组血清S100B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程14天时,s HT组>无HT组血清MMP9水平,余两组血清MMP9水平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血清S100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HT认知障碍组与HT认知正常组血清学资料:病程72小时、7天时,HT患者认知障碍组血清MMP9、S100B水平均高于认知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程14天时,两组血清MMP9、S100B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发性HT增加脑梗死患者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其中s HT患者较as HT患者更易出现脑梗死后认知障碍;HT认知障碍患者血清MMP9、S100B水平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