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体的合成及其静电纺丝成形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pa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单体又称大单体或者大分子单体,是一类分子量在103~104之间,分子链末端含有可继续参与聚合的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中间体。这种大单体,既具有较高的分子量,又跟普通单体一样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同小分子单体相比,大单体主要优点在于:随着分子量的增加其毒性和挥发性等都有所限制,反应速率可以通过控制链结构与长度来设计控制。目前大单体设计主要思想是根据最终材料所需的结构性能在最初制备结构单元时就选择具有不同功能的官能团和链节结构。最终形成不同结构的大单体用以研制开发新型的聚合物材料,这是高分子材料高性能化、功能化、精细化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本文首先采用聚已二酸异丁二酯(PMPA)、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和2-羟基甲基丙烯酸甲酯(HEMA)作为反应原料,通过两步法合成出了新型的基于PMPA的大单体。在第一步反应中,以PMPA为结构主体,选用-NCO活性不同的二异氰酸体IPDI为原料通过控制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原料投料摩尔配比和反应溶剂体系制备了IPDI-PMPA-IPDI结构的预聚体化合物。在第二步反应中选用HEMA与IPDI-PMPA-IPDI中的第二个NCO反应通过调节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制备了末端为双键基团的不饱和聚酯大单体(UPM)。本文在两步反应过程中分别通过二正丁胺-盐酸滴定法对反映过程中游离的异氰酸酯基团的含量进行分析。并采用红外光谱和核磁手段表征了产物的化学结构。将低分子量且具有反应活性端的大单体进行静电纺丝并反应交联,这种方法可以通过控制大单体结构,交联点数量、分子链长短、反应交联剂使用及数量等多种变化,制备不同性能的交联纳米纤维,满足各种不同需要。但是这一方案同样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小分子量的大单体溶液粘度较低,不具有静电纺丝所需的可纺性,因此可能导致静电纺丝过程中,只能收集到液滴而非纤维。本文提出了一种新颖的解决方法,就是选用羟基丁酸酯和羟基戊酸酯共聚物(PHBV)作为助纺剂,与不饱和大单体共混对纺丝溶液进行增稠处理。通过调节大单体与助纺剂的不同比例,配置纺丝原液,进行静电纺丝成形。实验发现PHBV的加入,相当于提高了共混体系的平均分子量,溶液的粘度也相应的有所提高,当分子量和粘度超过一定的阀值以后,就得到了规整均一的纤维,而低于这一阀值的话,由于分子量过低,体系内分子之间相互交叠和缠结不够,也没有足够的PHBV充当“骨架”,撑起整根纤维,纤维就发生塌缩和粘连。本体系的UPM/PHBV质量比例“阀值”在4:1附近,若高于4:1,一般较难得到形貌较好的纤维,而低于4:1,纤维的形貌差别不大。而检索文献未发现有研究使用80%高比例大单体成功进行静电纺丝。为进一步研究该新型UPM/PHBV体系静电纺丝工艺,本文较系统的研究了纺丝原液的浓度、粘度、电导率和外加电压、挤出速率等纺丝参数对纤维形态和直径的影响,并找出了最佳的纺丝条件。实验表明纺丝溶液粘度与纤维直径的关系为直径∝粘度0.6958;电导率的增加可明显降低纤维直径;溶液的挤出速率、接受距离与凝固浴的选择可以有效控制纤维串珠结构的变化;而外加电压对纤维的直径影响最小。通过改变接收浴可以改变串珠纤维的形态。本实验通过改变接收浴中蒸馏水和乙醇的配比,即随着接收浴中乙醇比例的增加,串珠明显呈现出从“球状”到“纺锤状”,再到“柳叶状”,直至得到几乎无串珠的电纺纤维。在可控制备UPM/PHBV静电纺丝纤维的基础上,本文通过热交联和紫外交联的方法对该纤维内UPM进行交联,详细讨论了合成的新型UPM交联时间、交联温度等因素对交联程度和交联后纤维结构形貌的影响,实验表明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的最佳引发温度和反应时间段为90℃和8小时。交联后的纤维直径与未交联前变化不大,纤维未出现大量的变形、塌缩、断裂,整体结构保持较好。以紫外法交联的最佳反应时间是10分钟。而交联25分钟的样品,整体结构也被严重破坏。原因可能是紫外辐射会破坏纤维内的分子结构,使分子发生降解。通过拉曼谱图,测试不饱和大单体交联反应1638cm-1附近的C=C基团吸收峰,的消失证明了交联后纤维中的双键已被打开。本文对UPM/PHBV交联纤维毡与交联薄膜进行了耐溶剂性能测试,实验表明UPM/PHBV配比为80:20的样品薄膜和静电纺丝纤维毡形态基本能够得到保持,该实验证明UPM交联纤维具有非常良好的抗溶剂性能,其作为一种新型静电纺丝毡,在过滤材料领域具有广阔的利用前景。而配比为60:40的样品在三氯甲烷洗涤32小时后薄膜形态受到严重破坏。接触角实验说明PHBV本身是一种亲水的材料,而纯交联UPM具有一定的疏水性。同时交联共混膜与水的接触角也随着体系中UPM含量的升高而增大,即表现出越来越强的疏水性。静电成型所得到的纤维与水的接触角平均比交联共混膜与水的接触角高出20-30°。多孔电纺纤维毡的接触角要普遍大于无孔电纺纤维毡,其原因可能由于电纺纤维毡的多孔结构使得电纺纤维毡的表面进一步粗糙化,而使得电纺纤维毡的疏水性进一步提高所造成的。偏光热台显微镜与DSC测试表明UPM的交联体能够有效的减缓PHBV的结晶速度降低结晶温度。使结晶结构受限从而有效减少完整球晶的形成数量。初始熔融温度范围的变宽说明PHBV结晶规整度的破坏。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交联结构破坏了PHBV的堆砌完整性也可能是与PHBV的接枝造成的晶体结构被破坏。从热失重分析可以看出,UPM/PHBV交联共混体系在340℃之下的温度范围内稳定性较好,热分解温度比纯PHBV高出40℃以上。由此可见,UPM/PHBV交联共混体系具有的一定的耐高温性能。最后,本文选用乙烯基吡咯烷酮(NVP)为改性剂,制备了交联UPM/PHBV/NVP三元电纺纤维毡,并将此电纺纤维毡用作药物缓释载体。以交联UPM/PHBV电纺纤维毡和涂膜作为对比样与交联UPM/PHBV/NVP电纺纤维毡和涂膜进行了表面性能与载释药性能的初步分析探索。由载释药性能测试表明三元体系比二元体系具有更大的载药量和有效载药量,而二元、三元体系的释药过程基本相同;与薄膜相比,电纺纤维毡表现出更好的药物缓释效果。对于交联UPM/PHBV/PVP电纺纤维毡的制备及其在药物缓释方面的初探为进一步制备UPM/PHBV/PVP多孔交联电纺纤维毡并用于药物载体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其他文献
高校师生关系是教育环节一切活动的基础,是教育体系顺利运行的保障,任何对于教育的完整性观照都离不开对师生关系的审视。建构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要
在界定创新集群的概念与网络特性的基础上,指出创新集群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创新主体在一定的环境下,根据自身能力和发展目标进行有向选择、形成有向网络的过程,即创新集群是
机床日益朝着高速度和高精度的方向发展,这对机床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采用更加先进和合理的设计方法来完成机床设计。本文主要是对现有数控车床(天津天大精益数控技
烟草是我国重要的叶用经济作物,对烟叶的品质和安全性要求较高。但伴随着植烟面积的不断增加,连作烟田的增多,连作年限的延长,以及耕作栽培制度和全球气候的变化,烟草的病害
土地保有制度不仅是英国中世纪财产法中最为重要的制度,也是英国封建社会的基础。1066年诺曼征服之后,威廉在英国建立了强大的王权,在此基础上,他将西欧大陆的土地保有制度引
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也是企业重要的资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土地的商品属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油田作为国家的重要能源企业,必须
经过30年的改革发展,我国开始由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生存型社会向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发展型社会过渡。这个历史性过渡,使全社会的“生存性”压力逐步减弱,“发展性”
本文研究了基于金属或介质薄膜的周期结构上太赫兹波的传播。由于上下表面间电磁场的相互耦合,刻有一维槽的金属薄膜上的人工表面等离子体激元(SPPs)表现出新奇的性质。这种
<正>电解质溶液属于混合体系.因电解质溶液能够发生电离、水解等反应,使得溶液中存在着多种形式的微粒,微粒的浓度也因此而变化. 下面是笔者的一些探讨,供参考. 一、守恒关系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企业对于原材料的管理、生产技术已经发展到较高的水平,然而对物流成本的控制却是大多数企业的空白,在原材料价格非常低,企业生产效率较高的情况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