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肢体残疾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哈尔滨市某康复中心符合要求的400名肢体残疾患者与常模进行比较研究。使用国内通用的心理测量工具《症状自评量表》和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自制量表进行心理健康状况和危险因素问卷调查。以调查人员现场指导、研究对象自填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AS9.0)在计算机上建立数据库,并完成数据库资料的统计分析,利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肢体残疾患者与常模比较,SCL-90九个因子及总均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躯体化障碍、恐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偏执及总均分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人际关系得分低于常模;对影响残疾患者心理健康危险因素的调查显示:不同生活自理能力、慢性病SCL-90九因子及总均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康复及治疗效果除敌对外各因子及总均分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另外不同残疾等级、致残时间、年龄、性别、家庭角色、子女经济状况等多种因素均不同程度影响肢体残疾患者的心理健康。结论:1.肢体残疾患者与常模相比较,躯体化障碍、恐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和总均分得分均高于常模,心理症状更趋严重,可见体残疾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落后于正常人。2.肢体残疾患者于正常人比较更易出现躯体化、恐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心理问题。3.肢体残疾患者心理健康状态受生活自理能力、康复及治疗效果、慢性病、残疾等级、致残时间、年龄、性别、家庭角色、子女经济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