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制造心力衰竭大鼠模型心肌组织中心肌营养素-1(Cardiotrophin-1, CT-1)的表达和血清中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BNP)含量的动态变化,为CT-1在临床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心衰动物模型制备:8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异丙肾组、阿霉素组、参附组、混合组、模型组和对照组。异丙肾组16只,给予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mg/kg,每4天一次,持续腹腔注射6次(20天时完成腹腔注射),累积30mg/kg,20天起开始生理盐水灌胃,每日五次,每次1m1,累积100m1;阿霉素组16只,腹腔注射阿霉4mg/kg,每4天一次,持续注射6次,累积24mg/kg,20天起同异丙肾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参附组16只,给予腹腔注射阿霉素4mg/’kg,每4天一次,持续注射6次,20天起开始参附注射液灌胃,每日五次,每次1ml,累积100m1;混合组16只,腹腔注射阿霉素4mg/kg,每4天一次,持续注射6次,20天起开始依那普利悬浊液10mg/kg+参附注射液灌胃,每天五次。模型组10只:手术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对照组8只: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4天一次,持续6次,20天起开始生理盐水灌胃(同异丙肾)。2、心功能检查:在模型制备7天、20天、42天时,进行超声检查,记录射血分数。3、BNP的酶联免疫反应:超声检查后,随机处死3只大鼠,左心室取血,离心收集血清,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BNP含量。4、免疫组织化学显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观察心肌细胞中CT-1表达的变化,计算机图像分析测定CT-1含量的变化。然后比较异丙肾上腺素及阿霉素心衰大鼠模型组与对照组及药物干预组大鼠心肌CT-1表达和血清BNP含量的差异。结果1、超声EF值的变化:异丙肾组、阿霉素组的射血分数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参附组和混合治疗组与42天异丙肾组和阿霉素组之间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2、CT-1的变化:异丙肾组、阿霉素组和模型组CT-1表达明显增强,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P<0.05或P<0.01);42天时与参附组和混合治疗组有极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3、BNP的变化:异丙肾组、阿霉素组和模型组血清BNP含量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4、EF值与血清BNP的含量和CT-1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呈负相关,血清BNP的含量与CT-1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1)在心衰大鼠心肌细胞中CT-1的表达和血清中BNP含量增强,且随EF值的降低逐渐增强。(2)心衰大鼠经药物治疗后,心力衰竭的程度减轻,CT-1的表达和BNP的血清浓度均明显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