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公务员制度的发展,公务员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程度逐渐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其中,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作为公务员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成为了讨论的焦点。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是公务员离退休后生活的重要保障,是公务员制度改革中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本文在对公务员、养老保险、养老保险金、企业年金等基本概念简要概括的基础上,介绍了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三种基础理论,即:国家干预主义理论、福利国家理论和公平理论,这三种基础理论在世界各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时间较短,最早是在1955年确立了公职人员养老保险制度,在1993年公务员制度步入正轨之后,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进入了转轨发展阶段。随后国家及各地方均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主要以深圳和海南两地为例,介绍我国各地方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举措。由于我国社会发展环境和条件的限制,公务员自身的养老保险意识欠缺,社会行政运作机制的不健全,相关法制建设的不完善等诸多因素的综合性影响,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在国外比较有成效的模式中,比较接近我国的现实环境条件,接近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和探索历程,取得的成效比较显著的国家当属美国、英国和新加坡的养老保险制度体系。本文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上述三国的改革举措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和分析,总结了国外的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在不断的发展和变革的过程中体现出的突出优势,为我国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在对国外先进改革经验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我国目前在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具体对策:一、转变指导思想,强化主体保障意识。在改革和创新的同时,保证在正确的指导思想的引导下进行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创新。对养老保险制度运用网络等各种信息化传媒手段进行宣传,同时加强公务员自身的思想素养建设,在其素养健全发展中强化社会自我保障意识,进而为公务员养老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提供强烈的思想意识优势。二、加强立法建设,完善法律保障。我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的专项统一立法工作已经迫在眉睫,在立法的过程中,要注重先进思想和理念的渗透和注入,进行长远规划,在保证指导性的同时注重相关配套具体法规的制定,培养专门性的公务员养老保险法律制度人才,进行卓有成效的法律制度体系建设工作。确定退休年龄,男女均衡的退休比例是在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和改革中必须确立的最基本指导原则。三,确立目标模式,构建多层级保障体系。我国的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就是要构建起符合我国具体情况的具备自主性发展特色的资金来源渠道广泛畅通,资金结构项目多层级相互支撑补充,养老保险运作管理廉洁、公正、高效的相应模式目标。确立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指导思想,在社会统筹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法制规范,改变行政作风,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创设不同的养老保险险种,通过灵活的管理手段和方式保证三者的协调作用、互补作用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