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长管蚜Macrosiphum avenae是干旱年份小麦穗期的主要害虫,直接引起小麦减产且降低其品质。本研究利用RAPD-PCR技术分析了麦长管蚜一代单克隆种群在环境因子诱导下的DNA分子变异与多态性。并且优化了小型昆虫的RAPD-PCR反应体系。并从48条随机引物中选出的扩增多态性较好的六种引物分别对经过透导过的(紫外辐射、高温、农药)的共143头麦长管蚜的扩增结果进行相似性指数(F)和遗传距离(D)分析,根据所诱导个体遗传距离值的大小进行聚类分析,归纳出不同诱导条件下的各个遗传距离水平上的频次分布表,求得各诱导条件下的蚜虫变异率。结果表明:1. 优化小型昆虫—蚜虫的RAPD反应体系,使其更经济、稳定,该反应体积为25ul,由2.5ul 10×buffer,2.5ul dNTPs(10mM),2.5ul MgCl2(25mM),1ul随机引物(33ng/ul),0.1ul Taq酶(5u/ul),1ul 模板DNA(约25ng/ul),15.4ul的超纯水组成。2. 用48条RAPD引物,对麦长管蚜进行了引物筛选,其中6条引物(S103、S58、S66、S88、S71、S57)的扩增结果稳定、重复性好,扩增分子量为240bp-2000bp,其中最多扩增出15条片段,最少能扩增出1个片段,这为以后用RAPD分子标记法对麦长管蚜进行分析,筛选引物提供了参考。3. 在室温下,紫外辐射(2×40W)诱导下,37头处理的麦长管蚜平均遗传距离(D)为0.2028,该遗传距离上的平均变异频率为30.5556%。4. 在极端高温(35℃)的诱导下,36头麦长管蚜平均遗传距离为0.1667,平均遗传变异频率为33.3333%。5. 在有机磷农药的诱导条件下,39头麦长管蚜平均遗传距离为0.1846,平均变异频率为41.03%.6. 在未经任何诱导条件下,蚜虫种群中仍有部分个体发生变异,其中32头麦长管蚜平均遗传距离为0.08125,变异频率为34.375%。从而得出在各种诱导条件下的净遗传距离(D净=D诱导-DCK)分别为0.12155、0.08545、0.10335;在这些遗传距离水平上的变异频率分别是47.6667%、80.5556%、56.6667%。以上诱导下的遗传距离值均大于Ayala(1979)所规定的同种不同种群的距离(0.031),而小于同种中不同亚种的距离(0.230),所以以上变异并未达到亚种水平,仅是亚种下水平的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