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以及社会体制方面都具有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自身特点。从1987年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我国开启了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步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积极参与国际分工。特别是2000年3月的全国人大九届三次会议标志着“走出去”战略的正式提出,以及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2004年我国对于企业对外投资的对外投资核准(备案制)管理的转变等等政策,均促使对外出口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得到了迅速的发展。2013年11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强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所谓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于企业而言,就是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完善对外投资体制和政策,激发企业对外投资潜力,促进企业勇于并善于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同时我国要加快从贸易大国转变为贸易强国,不但需要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同时需要培育竞争新优势。在此基础上,把中国对外开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讲话中又一次强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一建设要求表明,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要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和我国对外开放新要求。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这对我国企业“走出去”,进行对外直接投资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在2019年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做了主旨演讲,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三点倡议,即“共建开放合作的世界经济”,“共建开放创新的世界经济”,“共建开放共享的世界经济”,为我国外开放以及世界经济的发展提出了建议,成为我国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标杆。可见促进我国企业对外出口以及对外直接投资,是我国经济发展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企业如何通过融入全球化经济获得对自身生产率提高,促进高质量的发展也是对外开放过程中迫切关注的问题。在国际贸易及国际投资理论发展方面,伴随着全球经济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发展,特别在工业革命后,各国的原有经济结构被彻底改变,国际贸易进一步迅速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推动了生产要素的国际流动,国际直接投资(FDI)就是国际资本流动的表现。而在实际经济中对外直接投资以及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也导致理论研究不得不放松对于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对于资本要素不流动的假设,从而将对外投资引入国际贸易理论框架。同时研究对象也从行业层面转移到了更为微观的企业层面。在本世纪初提出的以“异质性企业理论”(Melitz,2003)为标志的新新贸易理论放松了对于企业单一性质的假设,将企业的异质性引入国际贸易理论中,从而开创了微观视角研究“异质性企业模型”的先河,从而为国际贸易的纵深发展开拓了新领域。这也使得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投资理论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同时也为未来国际贸易以及国际投资理论的深入研究指明了方向。本文研究的理论依据是企业出口(或对外直接投资)后其生产率的影响即“边出口边学(learning by exporting)”效应。该理论认为企业在出口或者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会对其生产率产生影响。但是学者们对于该理论进行了实证验证,但是目前结论尚未统一。此外,如何能够促进企业学习效应提高的影响因素,例如研发活动或专利也需要更深一步分析。本文以新新贸易理论中学习效应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中国工业企业出口及对外直接投资学习效应研究框架。主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研究企业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学习效应。第二,研究研发活动对企业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学习效应的影响。第三,研究专利对企业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学习效应的影响。本文提及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包含了企业绿地投资以及跨国并购。最后,本文在研究结论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的政策建议,对鼓励企业融入全球化经济,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意识,鼓励企业提高创新水平申请专利,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完善保障以及政府引导企业科技创新等方面提供了实证依据和参考。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如下:第一,文献研究方法。本文对现有的国内外文献进行梳理和归纳,把握最新的学术研究的前沿。同时,在归纳过程中,总结现有文献研究的规律以及研究的方向,发现研究的不足和缺陷。为本文论证提供支持以及依据,同时为本文创新以及研究的方向提供启示。第二,比较研究法。本文在文献研究的过程中,采用了对比研究法,将不同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横向对于研究。并且对企业对外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两个方面,出口与对外直接投资进行了对比分析。第三,定性研究法。对于影响企业对外出口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学习效应诸多因素进行了定性研究,分析了这些因素的具体影响。第四,定量研究法。本文采用多种计量方法对于我国工业企业微观面板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每章的具体情况,本文会使用如面板回归分析方法,倾向得分匹配法以及工具变量法等计量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本文主要研究结论:第一,我国企业存在出口学习效应。研究表明,出口可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并且使用了工具变量法以及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了稳健性检验。但是我国企业2002到2008年之间出口并不能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这很可能是由于我国加入WTO后,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使得企业更侧重于扩展市场,所以学习效应可能变弱。第二,我国企业存在对外直接投资学习效应。通过对企业面板数据分析,本文认为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也可以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即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学习效应存在。研究发现企业对外直接投资获得的学习效应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变弱,特别在2008年次贷危机之后不再明显。这可能是由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自身能力不断增强导致的。第三,出口前研发或出口同时研发能促进学习效应。基础回归中研发对出口学习效应存在促进作用。本文还发现,企业研发早于出口,或者研发与出口同时进行时,能够促进当期生产率的提高,并会对下一期生产率有正向影响。证明了研发对于出口学习效用有比较明显的效果。第四,对外投资前研发或同时研发能够促进学习效应。基础回归证明了企业研发对于对外直接投资学习效应存在促进作用。特别地,只有研发早于对外直接投资,或者研发和对外直接投资同时进行才能促进下一期生产率的提高,对当期效果并不明显。这表示研发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吸收效应是促进的作用的,但是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第五,出口企业拥有专利可以促进当期以及较长时期生产率的提高,这就证明专利可以促进企业出口学习效应。另外,本文通过分行业分析,认为只有资源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企业拥有发明专利,外观设计专利以及实用新型专利三种专利时,不但促进当期出口学习效应,并且较长时期的出口学习效应也有促进作用。但是资源密集型行业中,企业拥有发明和外观设计专利对于出口学习效应随着时间逐渐递减直到不显著。第六,拥有专利对于促进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学习效应作用不明显。整体分析以及分行业分析都认为,专利对于提高对外直接投资学习效用并不明显。结合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对于提升我国工业企业竞争力,参与国际化竞争,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等提了以下六条对策建议:第一,企业应积极融入全球化经济。第二,企业应提高创新意识加大研发投入。第三,企业应提升创新水平申请专利。第四,政府应当进一步完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制度建设。第五,政府应当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完善保障。第六,政府发挥引导作用,通过协同创新为企业建立创新以及科技平台。本文有如下三个创新点:第一,数据方面创新,本文通过四个数据库的对接,构建出了时间维度比较长,数据量比较丰富的数据库。虽然我国学者在新新贸易理论框架下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也试图将我国企业的行为纳入新新贸易理论的分析框架中,但是目前尚未有将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国对外投资企业数据库、中国企业并购数据,中国工业企业专利数据库进行对接并抽取出企业的微观面板数据。最后获得了三百多万的数据样本,并构建了面板数据。而正是由于之前学者的研究大多由于数据的限制,不能构建企业层面的面板数据,导致对新新贸易的实证研究停留在混合面板或者仅仅是行业的层面上。但是,本文在对接四个数据库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的面板数据,对于企业出口以及对外直接投资的学习效用方面,得到更加准确的实证检验结果。第二,研究视角创新。首先,在研究企业出口学习效应或者对外直接额投资学习效应方面。除了基础研究,本文还通过分时间段研究,发现我国企业出口学习效应由于加入WTO使得2002到2008年间,出口学习效应变弱。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学习效应随着我国对外开放逐渐变弱,特别在2009年美国次贷危机后不显著。其次,在分析研发对于企业学习效应的影响时,本文通过引入研发和出口先后顺序,进一步分离研发和出口的影响。也同样研究了研发和对外直接投资先后顺序。研究研发与企业出口或者对外直接投资先后顺序可能对于企业学习效用造成的影响。最后,本文创新性引入专利研究其对学习效应的影响,在基础研究之上,将专利和行业类型结合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三,研究方法创新。本文利用构建的数据库,构建了企业的面板数据,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了面板回归,工具变量法以及倾向得分匹配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相比较之前学者采用单一方法进行研究,本研究更具备准确性和稳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