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乳鼠原代培养心肌细胞上观察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在缺氧/复氧的不同阶段对心肌细胞损伤的影响。
方法:新生SD大鼠心肌细胞原代培养48h后,采用三气培养箱建立缺氧/复氧(H—R)模型。将培养细胞按孔随机分为5组(n=6)并在心肌细胞缺氧/复氧的不同阶段用线粒体通透性转换(MPT)抑制剂CsA处理:对照组(control),在37℃的CO2培养箱中孵育5h(95%空气+5%CO2);缺氧/复氧组(H—R),缺氧(95%N2+5%CO2,PO2<30 mmHg)3h、复氧(95%空气+5%CO2)2h;缺氧前处理组(P—H),缺氧前10min给予1 μ M CsA;复氧前处理组(P—R),复氧前10min给予1 μ M CsA;复氧后处理组(A—R),复氧后15min给予1 μ M CsA。复氧2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ting法分别观察心肌细胞凋亡、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复氧50min后,以Calcein染色心肌细胞,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mPTP的开放情况。
结果:复氧2h后,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前处理组、复氧前处理组、缺氧后处理组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4.7±1.5、30.3±8.2、15.8±4.2、16.7±4.7、27.8±6.5。缺氧前处理组、复氧前处理组的细胞凋亡指数明显低于缺氧/复氧组(P<0.05),缺氧后处理组细胞凋亡指数与缺氧/复氧组无明显差异;缺氧/复氧组、缺氧前处理组、复氧前处理组、缺氧后处理组细胞胞浆中细胞色素C的含量分别为314±79、186±46、194±52、289±69,明显高于对照组100(P<0.05),缺氧前处理组、复氧前处理组明显低于缺氧/复氧组(P<0.05),缺氧后处理组与缺氧/复氧组无明显差异(P>0.05)。缺氧/复氧组、缺氧前处理组、复氧前处理组、缺氧后处理组细胞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的含量分别为28±6、84±21、74±19、34±8,缺氧/复氧组、复氧前处理组、缺氧后处理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00(P<0.05),缺氧前处理组、复氧前处理组明显高于缺氧/复氧组(P<0.05),缺氧后处理组与缺氧/复氧组无明显差异(P>0.05)。复氧50min后,对照组、缺氧前处理组、复氧前处理组Calcein保留在线粒体内,胞浆荧光强度较弱,缺氧/复氧组、缺氧后处理组Calcein从线粒体释放到胞浆,胞浆荧光强度较强。
结论: (1)缺氧前和复氧前CsA处理都可以减轻缺氧/复氧损伤后的心肌细胞凋亡,产生明显的心肌保护作用;(2)CsA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与抑制心肌细胞MFT以及随后减少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有关;(3)复氧后CsA处理不能抑制心肌细胞线粒体MPT以及线粒体释放细胞色素C,不具有心肌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