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与超越“父亲”:胡赛尼《灿烂千阳》中的认同政治研究

来源 :南京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nsn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勒德·胡赛尼是21世纪著名的阿富汗裔美国作家,在其从事文学创作的第一个十年里就已经出版了三部小说,享誉当代美国文坛。《灿烂千阳》于2007年出版,是胡赛尼的第二部小说。两位女主人公玛丽雅姆和莱拉都面临着复杂的身份认同危机。从女权主义和精神分析的理论视角出发,本文着眼于小说呈现的身份认同问题,借助拉康式精神分析中“父亲之名”的概念和贝尔·胡克斯对“姐妹情谊”的阐述,探究小说中人物的身份认同之旅。
  论文分三个阶段探讨玛丽雅姆和莱拉的身份建构过程。小说伊始,由于与各自母亲的疏远,童年时期的玛丽雅姆和莱拉都对自我在家庭中的地位有着困惑。为了弥补心中的失落感,走出自我认同困境,她们都依赖亲生父亲。然而,她们的父亲都没有足够的能力占据拉康所说的“父亲之名”的位置,无法为她们的身份认同助力。依靠父亲建构自我的理想破灭之后,玛丽雅姆和莱拉试图通过“替身父亲”即她们共同的丈夫拉希德来实现身份认同,以期被阿富汗社会认可。作为阿富汗传统文化的男性典范,拉希德成了“父亲之名”的能指,貌似能够帮助他的妻子们实现身份诉求。然而,短暂的幸福过后,玛丽雅姆和莱拉开始体会到阿富汗传统的性别角色对女性的桎梏,仍旧无法摆脱社会认同困惑。在她们追求自我身份的最后阶段,玛丽雅姆和莱拉排除差异、逐步建立起了姐妹情谊,找到了切实可行的身份认同策略。基于共同的信念和目标,两位女性团结互助,为自己赋权,最终克服了复杂的身份认同危机。玛丽雅姆和莱拉历经艰辛的认同之旅也正体现了流散作家胡赛尼对流散族群认同政治的反思与关照。
其他文献
反乌托邦小说的思想源头是现代社会人类生存的危机感与焦虑意识,从20世纪早期至今,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反乌托邦小说。英国更是其中的创作高地,有《美丽新世界》、《1984》、《蝇王》、《发条橙》以及《站在桑给巴尔岛上》等经典作品,这些作品以奇巧的构想与严肃的批判意识共同构筑着反乌托邦小说的精神内核。英国反乌托邦小说的兴起,并非是与传统的乌托邦小说的决裂。二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并且在创作手法与背景设置
学位
本文从现代语言规划理论出发,基于斯波斯基语言管理理论视角,对百年前的国语运动进行观察。文中通过对国语运动年代“科学话语共同体”和有声媒体行业的观察,认为“科学话语共同体”构成了“科学语言管理域”,有声媒体行业构成了“有声媒体语言管理域”,通过梳理两个语言管理域的语言实践和语言管理活动,尝试总结两个语言域内与国家通用语建设有关的语言信仰,指出两个语言域的语言管理分别成功培育出一种通用语的功能变体。主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一词多义是众多语言中存在的普遍现象,理解多义词需要依赖一定的语境,对于非母语的语言学者而言,常常会存在理解和使用偏误的现象。现代汉语的“能”和“会”是一对近义词,两者的语义功能既有同也有异。老挝语的“()(DAI)”是一个多义词,既能表达“能”,也可以表达“会”的意思,但表达的语义功能与汉语的“能”和“会”交叉,同中有异。老挝语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能、会”时,会因为母语的迁移作用,常常出现使用和理解
学位
近年来,亚太经济共同体理念得到普遍认可,越南与中国等诸多周边国家合作密切,诸多原因促使越南经济迅速发展。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中文愈加重要,读书成为了学习中文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越南的老师为了提高越南人的中文阅读水平,在课堂上进行了各种指导需要使用引导方法。针对学习汉语的人们来说,中级汉语读解课程是一门可以让学习中文的学生更加深入理解分析体会各个章节和具体句子以及其中蕴含着的丰富传统文化,作为一门可
学位
罗伯特·路易斯·斯蒂文森是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英国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和诗人。《化身博士》是他的代表作,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评论。小说中的主人公杰基尔医生和海德先生已经变成了双重人格的代名词,医学领域也开始广泛使用“Dr.Jekyll and Mr.Hyde”来指代具有双重人格的病人。国内外的学者大都从起源,体裁,叙事方法,双重人格等方面进行分析,很少有人从退化理论和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角度进
配价语法在语言研究中一直扮演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以配价语法为理论框架,以Reichardt(2014)的配价结构描写体系为基础,对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中动词APPOINT在主动句和被动句中的配价结构进行描写。之后利用语料库语言学中的搭配分析手段,对该词的支配成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本篇论文还分析了动词APPOINT的近义词ASSIGN和NOMINATE的配价结构,并与其进行对比,探索配价结构对近义词之间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