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河南省正处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不断地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观察河南省产业结构:第一产业的比重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的变化分成两个阶段,在2000年到2008年期间,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在2008年之后,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在2000年到2010年期间,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先稳定在32%附近,2010年之后保持不断上升的趋势;观察河南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河南省正处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不断地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地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观察河南省产业结构:第一产业的比重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第二产业的变化分成两个阶段,在2000年到2008年期间,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在2008年之后,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在2000年到2010年期间,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先稳定在32%附近,2010年之后保持不断上升的趋势;观察河南省就业结构,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从2000年的64%、17.5%和18.5%发展到2020年的25%、29.5%和45.5%。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仍然持续地向第二和第三产业转移;观察河南省的人力资本状况,与全国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从平均受教育年限来看,河南省从2000年的9.19年上升到2019年的11.75年,仍然低于全国20个省和直辖市。观察到河南省“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和经济结构协调性的演进历程,本文试图从人力资本的视角研究河南省经济结构协调性问题。首先,就河南省人力资本水平对经济结构协调性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是改善人力资本有助于产业结构升级。二是改善人力资本有助于就业结构演进。三是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并决定了经济结构协调性的演进。四是改善人力资本可以优化经济结构协调性。其次,对河南省的人力资本以及经济结构协调性状况进行分析。从三个维度来衡量河南省的人力资本状况,包括平均受教育年限,财政支出中的教育投入和科技投入。观察三项指标可以看出:河南省的人力资本水平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河南省的经济结构协调性在三个产业中呈现出迥异的变化趋势。经济结构协调性的衡量指标是经济结构偏离系数,结果表明: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系数稳定地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第二和第三产业的结构偏离系数逐渐降低,与标准状态的距离越来越小,结构协调性不断改善,并达到了较好的水平。然后,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考虑到人力资本中的财政教育投入和财政科技投入对经济结构协调性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分别设置当期项、滞后两期项和滞后五期项,据此设立三次产业人力资本对经济结构协调性影响的模型。对三次产业含人力资本投资当期项、滞后两期项和滞后五期项的方程分别进行回归,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可得:一是人力资本中的平均受教育年限、财政教育投入和财政科技投入对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经济结构协调性均产生正向的显著影响。二是人力资本水平中的平均受教育年限对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经济结构协调性产生即期的正影响,而人力资本中的财政教育投入和财政科技投入对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经济结构协调性产生滞后的显著正影响,分别为5年、2年和2年。最后,本文就如何改善河南省人力资本和经济结构协调性提出政策建议。就改善河南省第一产业人力资本,提出的建议包括:一是提升教育资源城乡间分配的均衡性,促进农村人力资本积累。二是政府应当组织农业劳动力技能培训,并鼓励农产品产业链相关企业雇佣和培育更多的技能型农业工人;就如何合理配置人力资本以及推动河南省三次产业经济结构协调性的协同改善,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一是应该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合理配置人力资本,引导就业结构适配于产业结构的发展。二是推动城镇化,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技能培训,以满足城镇的劳动力需求。三是推动土地流转政策和农业机械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其他文献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监管当局逐渐认识到,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制度以控制个别金融机构的风险为目标,具有明显的缺陷,因而,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保持金融系统稳定性为核心的宏观审慎监管就应运而生了。2008以来,我国已逐渐构建起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的政策实践。风险承受程度是银行风险暴露的先兆,而宏观审慎政策既能使金融系统得到稳定,又能给银行带来更大的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其它经济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但是由于其高风险、高投入、轻资产的特点,长期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从“科技贷”的角度出发,以河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A公司与B公司的科技贷款为案例,试图优化科技贷的运行机制,进一步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文章在总结归纳了国内外科技贷款的研究现状和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为更贴合实际,经过实地调查收集的实况数据后,详细描述了“科技
“两票制”、“带量采购”等医药政策出台,提高了医药流通领域行业的集中度,同时也增大了医药流通企业和医药制造企业的资金流通压力。供应链金融作为一种安全便捷的融资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医药企业的融资需求。但从wind数据库中得,医药行业所处大类的不良贷款率从2014年末的0.11%上升至2019年末的1%,供应链金融中融资环节的企业信用风险不容忽视。政策法规的出台以及医药企业市场地位的变动、研发创新
根据怡安集团的风险管理调查,近年来在我国企业的风险排名中,营业中断风险一直排在前两位。2019年底,新冠疫情(COVID-19)突然席卷全国,对国内实体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尤其是我国的中小微企业。中小微企业是我国最广泛的市场经济主体,占比达到90%以上,吸收了全国80%以上的劳动力就业,是中国现代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疫情对我国中小微企业造成的损失后果严重,全国各地的中小微企业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冲击。经
2017年,全国金融服务工作会议着重提出要注重对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三农”以及欠发达地区提供金融服务。在这之后,中国的普惠性金融水平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可是农村地区仍旧是发展最缓慢的地方,政府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也在文件中多次强调发展农村普惠金融的重要性,因此,本文对农村普惠金融展开研究。由于中部六省多数省份是我国的农业大省,且农村居民的数量占当地总人口的比例最高,所以本文选取中部六省进行
国内外研究表明,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如果出现房价较大波动,可能会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爆发,进一步引发金融危机。目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处于降温过程,2021年以来个别房企纷纷出现债务危机,房地产市场风险日渐显露,同时房地产市场趋冷,一些地方政府开始救市,房价仍存在大幅波动的可能,因此深度分析房价波动与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时变关系对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和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商业银行作为国民经济的供血者,其发展依赖信贷扩张盈利模式,资金需求量巨大,需要通过各种融资手段来补充资本金。当前,我国经济面临三期叠加和三重压力的双重困境,真实信贷需求相对有所降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利差不断缩小,通过内源式业绩大幅补充资本金的难度很大,股权再融资规模不断扩大,探讨股权再融资行为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十分必要。论文首先对上市商业银行配股、增发、发行可转债这三种再融资行为对其经营绩效的影响
股票价格泡沫是指价格持续地偏离其内在价格(或基本价值)的部分。2007年金融危机、2015年股灾的历史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股票泡沫一旦被刺破会影响该国股票市场的正常运转,进而危害到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现有泡沫测度方法主要有间接法和直接法,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文献中所使用的泡沫测度方法只能从单一方面对股票泡沫大小进行测度,且尚未有文献从动态的角度对泡沫传染特征进行分析,未能充分认识我国股市泡沫特征。因此
“金融是国之重器,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国控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金融“重器”作用,必须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2021年1月财政部印发了新的《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办法》,评价新规专门增加了对国控商业银行在服务(普惠、绿色等)国家发展战略方面的绩效占比。这种政策导向与以往侧重商业银行盈利性、安全性绩效评估的结果究竟会产生什么影响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用效率作为
我国的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nvironment,Social,and Governance,ESG)投资发展迅速,前景广阔。截至2021年,我国公募ESG主题投资基金的规模由2016年的637亿元增长至2308亿元,扩展了3.6倍。政府自上而下的推动与政策支持促进国内ESG投资应用的不断深化,公司和投资机构主导的现象也具有着系统性优势,加上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共同为ESG投资带来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