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近40年来,中国城镇化快速推进,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但客观上仍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质量不高、内生动力不足等突出问题,亟待破解。城市土地作为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样也存在着利用结构不合理、集约利用程度低、土地收益流失等问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作为衡量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已成为学者、城市管理者和人民群众关注的重要问题。当前,重庆市正处于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探究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理论、方法和提升路径,分析其时空差异和影响因素,制定差异化的城市土地利用政策和治理策略,对提升城市品质、实现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于此,本文以重庆市38个区县为研究单元,首先梳理国内外有关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研究成果,对城市土地、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等相关概念及理论进行全面阐述;其次,构建了包含经济、社会、环境在内的投入和产出效率测度指标体系,并基于超效率SBM模型,对重庆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测度,通过投入产出冗余分析,识别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损失的原因;然后,运用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刻画了重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动态变化和空间差异;最后,运用Tobit模型对影响重庆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因素进行实证检验,并根据前文研究中反映出的特点和问题,提出提升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重庆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测度结果显示:2004-2015年,重庆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各区县、各分区之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差异明显,研究时段内,效率均值处在高值区(大于1)的区县有15个,处在低值区(低于0.926)的区县达20个,效率值排序,区域Ⅰ(重庆主城区)>区域Ⅲ(渝东北地区)>区域Ⅳ(渝东南地区)>区域Ⅱ(主城扩展区)。(2)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投入产出冗余分析表明:土地投入冗余、二三产业产出不足、工业废水排放过剩是导致重庆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损失的主要因素。区域Ⅰ效率损失源于资本、土地投入冗余、PM10浓度过高;区域Ⅱ则是土地投入冗余、工业废水和工业固体废弃物过剩影响;区域Ⅲ主要受城市土地投入冗余、二三产业产值不足和劳动力投入冗余影响;区域Ⅳ城市土地投入冗余、二三产业产值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产出不足影响;因此,区域未来发展应重视对资源的节约集约和环境的保护。(3)本文对重庆市2004-2015年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差异进行研究:其中,变异系数和泰尔指数计算结果表明,重庆市各区域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差距呈逐渐缩小趋势,各分区内部差异是重庆市土地利用效率差异的主要来源。探索性空间分析Moran指数计算结果表明,重庆市各区县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相似地区在空间上呈集聚分布,在地理空间上表现出较为显著的高值集聚和低值集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处于重庆市主城区的渝中、沙坪坝等高值集聚中心有向东部辐射扩散的趋势,而低值集聚中心则呈现出由研究时段初期的云阳、酉阳向主城扩展区(区域Ⅱ)潼南一带转变的趋势。(4)运用Tobit模型对重庆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人均GDP、产业结构、城镇化率和土地市场化程度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外开放水平和科技投入水平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正向影响,但是在研究时段内还不显著;人口密度和土地财政收入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较为显著负向影响。(5)根据上述研究反映出的特点和问题,对重庆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倡导节能减排,建设生态城市;实行差别化的区域用地管控政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科技水平和对外开放水平;有序推进城镇化进程,提升城市发展质量;降低土地财政依赖,提升土地市场开放水平,以期实现土地利用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