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碳量子点为探针,多巴胺为底物的生物酶活性荧光检测新方法的研究

来源 :福建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nli198905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量子点也称碳点(Carbon dots,CDs),是一种新型的零维碳纳米材料,尺寸在10 nm以下。由于CDs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简单的合成路线,CDs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生物成像和药物输送。特别是在生物医学领域,CDs可以作为荧光探针和特殊材料或分子或离子通过内滤效应(Inner filter effect,IFE)或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rster esonance energy transfer,FRET)或光诱导电子转移(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PET)形成相互作用体系用于特定目标的分析。生物活性分子如多巴胺(Dopamine,DA)不仅在人体内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而且还可以作为酶催化的底物,例如DA可以被氧化成邻-多巴醌。此外,多巴胺还可以在碱性(pH>7.5)条件下被氧化并自聚合形成聚多巴胺(Polydopamine,pDA)。酶是一类具有高度催化活性的蛋白质,在疾病诊断、健康评估、食品安全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本论文以荧光CDs为探针,充分利用CDs与邻-多巴醌、聚多巴胺等物质的特殊作用,建立了两种以DA作为酶促催化底物的新型荧光传感策略,实现了酪氨酸酶和酸性磷酸酶的高灵敏度检测。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分为以下两部分:第一章:基于N-CDs的荧光传感器测定酪氨酸酶活性及其机制的研究本章节以柠檬酸、谷胱甘肽和多乙烯多胺为原料制备了富含氮掺杂的碳量子点(N-CDs)。在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的催化作用下,多巴胺被氧化成邻-多巴醌,并有效地作用和淬灭N-CDs的荧光。基于此原理,我们以N-CDs为探针,开发了一种简便有效的均相荧光策略用于TYR活性监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TYR的线性范围为0.05-6.0 U/mL,检测限为0.039 U/mL,并且该方法成功应用于人血清样品中TYR活性的检测,表明了本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此外,我们合成了另外两种具有不同氮掺杂度的CDs,分析比较了不同氮掺杂度的CDs对TYR催化DA的响应结果。通过考察CDs与邻-多巴醌的作用机制,发现提高CDs的氮掺杂度和氨基含量有利于获得更有效和更灵敏的TYR检测性能。第二章:基于多巴胺的酶催化氧化聚合构建用于酸性磷酸酶检测的荧光传感器在本章节中,多巴胺被首次设计为酸性磷酸酶(Acid phosphatase,ACP)酶促催化的新底物,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ACP能够诱导DA形成pDA,所形成的pDA可以通过内滤效应淬灭CDs的荧光发射行为,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在类似条件下不会催化DA生成pDA。基于此原理,我们以荧光CDs为信号指示器,开发了一种新颖的荧光传感策略用于ACP活性监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ACP表现出良好的分析性能,线性范围为1-60 U/L,且检测限为0.45 U/L。特别地是,该方法在中性条件下显示出ACP检测的高选择性,可以将ACP与包括ALP在内的常见干扰物区分开来。此外,测定了ACP在人血清样品中的加标回收率,回收率实验的结果说明该方法在临床和生物医学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作为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基本原则,目的限制原则基本含义包括目的明确和使用限制两方面的内容,目的明确要求信息控制者在进行个人信息收集之时,以特定、明确及合法的方式让信息主体知晓个人信息被收集和使用的目的,从而对个人信息的后续使用产生合理预期;使用限制则要求在个人信息的后续处理过程中,其处理方式不得逾越既定目的,除非符合其他法定行为规范,如出于公共利益、科学或历史研究或者统计目的之需要或
随着环保法规的日益严格,新的车用汽油标准对汽油中硫含量和烯烃含量以及苯含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高辛烷值清洁汽油调和组分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另外随着芳烃下游产品需求量
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新兴移动应用之间的泛在互连,各类数据呈现爆炸式增长,如何从中快速获取有用信息变得越来越难。在此背景下,推荐系统应运而生,在对抗信息过载问题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协同过滤(Collaborative Filtering)是构建推荐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其核心思想是从“用户-物品”历史交互数据(如评分)中挖掘用户的潜在信息偏好,并据此为用户预测其未来可能感兴趣的物品。但是,相比于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同时,人类所获得的信息资源的数量也在急剧增长。面对这个信息过载的互联网时代,为了帮助人类快速有效地筛选出有用的信息数据,推荐系统应运而生。推荐系统的核心是推荐算法。在众多的推荐算法中,协同过滤(Collaborative filtering,CF)算法是目前推荐系统经常使用的算法之一。CF算法首先通过搜集用户的过去行为数据来发现用户的个人喜好,然后根据用户喜好的不同对用户进行分组
玉米作为世界三大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和饲料作物,其种植面积和总产量仅次于水稻和小麦。近年来,玉米病害的发生越发严重,其中,玉米大斑病作为危害玉米生产的主
回转窑广泛应用于建材、冶金等行业,其中在水泥工业中应用最多。回转窑是水泥厂的核心设备,它主要由筒体、支承部件和传动部件组成。窑长期在高温、重载的恶劣环境下运转,经常发生筒体热弯曲变形和窑中心线偏移等故障。若不能及时发现这些窑的早期故障,将导致故障程度加深而发生窑停产事故,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目前,国内水泥厂缺乏对回转窑早期故障诊断的技术,还停留在故障严重时的事后检测阶段,不仅影响窑的正常生产,
金色蓝素蛋白(Auracyanin,Ac)是丝状不产氧光合细菌中发现的一类蓝铜蛋白,介导其循环电子传递链中替代复合物Ⅲ和反应中心之间的电子传递。本课题从光合玫瑰菌中提取并纯化出空
随着科技的发展,光束偏转装置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到众多领域,如光束平滑、高速光开关、雷达扫描等。铌酸锂晶体具有较低的传输损耗(0.2d B/cm)和较高的光电系数(30.8pm/V),具有工艺完善、器件易于集成等优点,是优质的电光材料。现已研制并封装以带有锯齿电极的APE铌酸锂波导(或简称APE波导)为核心的电光光束偏转光芯片,并通过各项光学实验测试和改进该芯片的性能。针对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实时
本研究中国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分离纯化的5株沙漠藻进行培养,观察藻细胞显微结构进行形态学分类,再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与16S-23S rDNA间隔ITS区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进行分子生物学分类鉴定。再进一步对沙漠蓝藻mcy基因进行了分析,探讨沙漠蓝藻微囊藻毒素基因与淡水蓝藻微囊藻毒素基因之间的同源关系。本研究不仅为沙漠蓝藻的遗传多样性奠定基础,而且首次对沙漠蓝藻微囊藻毒素基因进行系统进化分析,并
推荐系统基于用户历史行为数据建模用户兴趣偏好,从海量数据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协同过滤算法因仅使用评分数据,简单高效,而被广泛应用,但是却存在评分数据稀疏和冷启动问题。引入深度学习技术到推荐系统中为解决上述问题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深度学习可通过构建一种深层次非线性网络结构,从多源信息中提取用户和物品的非线性特征,具备强大的挖掘样本集潜在特征的能力。现如今,基于深度学习的推荐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