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给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融资平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为了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2004年证监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设立中小板块。中小板实行“运行独立、监察独立、代码独立、指数独立”的相对独立管理,执行比主板更为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对公司的监管也更为严格。经过十年的发展,中小板已经在我国的证券市场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到目前为止,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已经超过700家。我国新股发行制度从原来的审核制到现在的核准制,注册制也早已被提上了议程,证监会2014年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研究注册制实施的方案。随着新股发行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新股发行的定价效率也进一步提高,但是新股发行的超额收益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相比西方成熟资本市场,我国的IPO抑价率还是很高。目前中小板的IPO抑价率是什么样的水平,注册会计师审计在IPO抑价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这是本文研究的两个主要问题。本文从审计质量替代指标、IPO抑价和审计质量与IPO抑价相关性三个方面对国内外的文献进行了梳理,从信息不对称理论、行为金融学理论和法律风险假说、上市时间间隔理论和承销商声誉假说出发分析IPO抑价产生的机理。本文选取2010.1-2014.1期间在中小板上市的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先后选择会计师事务所声誉和审计费用作为审计质量的替代指标并删选出样本A、B,利用统计软件SPSS19对样本A、B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样本A的IPO抑价率为35.46%,样本B的IPO抑价率为34.10%。纵向来看,IPO抑价率有所下降,横向比较,我国的IPO抑价率还是明显偏高。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与IPO抑价呈正相关关系,审计收费与IPO抑价正相关,即高审计质量会提高IPO抑价率,在公司上市过程中,审计的信号作用大于信息作用。鉴于以上的实证结论,本文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完善中小板发行制度;第二,完善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环境,加强对注册会计师的管理;第三,积极引导投资者,鼓励理性投资;第四,促进会计师事务所声誉机制的建立;第五,推进审计收费制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