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旨在研究热应激对奶牛生产性能和氧化平衡的持续性影响,并通过气质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以代谢组学手段探究热应激条件下奶牛血清和牛奶中内源性差异性代谢物质,寻找热应激奶牛诊断标志物,从而为热应激后奶牛机体健康恢复情况及揭示其生理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本试验按照THI指数分为热应激组和非热应激组,分别于2017年8月和2018年3月各进行一批试验,每日6 am、12 am、6 pm分3次记录牛舍内温湿度,并求出当日平均THI值,分别在天气持续炎热或持续凉爽的条件下,两组分别选出20头体况(3±0.25分),胎次(2.5±0.5胎)、年龄(3.5±0.5年)、泌乳天数(115±5天)、产奶量相近的健康奶牛。分别于下午13:00(榨乳前)进行牛奶、血清样品采集,并对每组持续跟踪2个月,每隔30天取一次样,共取样3次。对产奶量、乳指标、血清抗氧化指标、血液和牛奶代谢组学进行分析。产奶量结果:热应激显著降低各阶段奶牛产奶量(P<0.05),随着THI的不断降低,从中度热应激(80<THI<90)到热应激阈值(THI=72)再到热应激完全消退(THI<72),产奶量没有得到明显改善(P>0.05)。整个试验期间(61d),热应激组奶牛总产奶量较非热应激组相比平均每头奶牛降低351Kg。乳指标结果:热应激导致乳脂率、乳蛋白率、非脂固体率和乳糖总量在各阶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乳糖率无显著影响(P>0.05);且随着THI的不断降低,该指标在试验期内无明显改善。血清抗氧化指标结果:热应激组奶牛各阶段血清SOD和GSH-Px浓度显著低于非热应激组(P<0.05),而MDA浓度上升(P<0.05),在整个试验期内,随着THI的不断降低,该指标没有得到明显改善。血清代谢物组结果:热应激组奶牛的糖酵解(血糖、乳糖),糖异生(丙酸),脂代谢(硬脂酸、3羟基丁酸),氨基酸代谢(丝氨酸、丙氨酸、甘氨酸、苏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尿素氮)和微生物代谢(亚胺)途径发生改变。牛奶代谢物组结果:热应激组奶牛乳腺的糖酵解(乳酸),氨基酸代谢(牛奶尿素氮、丙氨酸、缬氨酸、甘氨酸),脂代谢(乙酸、葵酸、肉豆蔻酸、软脂酸、硬脂酸、)和三羧酸循环(琥珀酸)途径发生改变。综上所述,热应激破坏机体氧化平衡,对产奶量和乳指标造成长期负面影响,短时间内无法恢复。代谢组学研究结果表明,多种代谢途径发生改变,揭示了热应激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降低不仅是由于DMI的降低,而且与营养代谢途径改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