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蔬菜总体质量不高,农药残留量超标是当前导致我国蔬菜出口均价下降、被拒入关等问题的直接原因,同时也威胁着我国居民的生命健康。因此,蔬菜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我国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焦点,成为影响我国蔬菜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加我国农民收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蔬菜质量安全的特征与一般规律进行分析,探讨了影响蔬菜质量安全的因素,进行了蔬菜风险评价方法的理论分析,尝试性提出了蔬菜质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兰州、济南、合肥、青岛、天津5个城市进行评价指标体系的验证,运用西方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分析了进行蔬菜监管的必要性,在分析比较美、德两国蔬菜质量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蔬菜质量监管的措施和建议。在理论上,本文探索性地提出了蔬菜质量安全的特征与一般规律。本文通过对蔬菜质量安全的特点进行研究,总结出蔬菜质量安全的特性,即危害的隐蔽性、危害的单一性、危害的多发性、管理的复杂性等,认为蔬菜质量与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居民生活水平、生产经营程度等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方法上,尝试性建立了蔬菜质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分析。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协调性、全面性、重要性等原则,进行了蔬菜质量风险综合评价指标的选择与设计,指标体系分总体层、中间层、指标层三个层次,共计12个指标;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并应用该指标体系进行了5个城市的蔬菜质量风险的实证分析。在实证上,进行了蔬菜质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验证和完善我国蔬菜质量监管体系相关研究。本文选择了兰州、济南、合肥、青岛、天津5个城市对所构建的蔬菜质量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验证,在这5个城市里,天津的蔬菜质量风险最低,兰州的质量风险最大。本文还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蔬菜质量监管的必要性,通过深入地研究美、德两国的蔬菜质量监管体系,基于我国蔬菜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在对策上,分析提出了完善我国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对策措施。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我国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的构建:一是健全质量管理体制;二是完善法律法规体系;三是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四是推进质量检测体系;五是抓好质量信息体系;六是强化全程质量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