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消费法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et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就是人类消费行为、消费方式与对自然的开发、利用或破坏的关系。尽管我们不能绝对地说自然生态的变化均因人类消费所为,但是,而对目前全球积重难返的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毋庸置疑,人类消费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正是近现代社会以来人类不良消费模式所带来的消费问题很大程度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态环境,并严重地腐蚀和影响着我们的社会风气。不受限制的消费欲望在逻辑与现实中必然造成人与自然的对峙,并进而导致生态危机和资源枯竭问题。为此,必须改变传统消费模式,建立一种符合生态规律要求的、生态化的消费模式——生态消费模式。 本文正是基于对转变人类消费模式的极大关注而提出了运用法律进行生态消费保障的主张和思考。生态消费对于传统消费方式的超越和变革,决定了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人类活动的重大社会问题,这也决定了生态消费当属法律保护和调整的范畴。因此,本文力图在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体系范围之内,探讨和建立一套在消费领域发挥作用,规范人们在消费活动中按照生态规律进行消费的法律规范体系,这套法律规范体系就是本文所称的生态消费法。 本文在对消费问题、生态消费内涵等进行阐释的基础上,论证了法律保障生态消费的应然与实然,对生态消费法的一般原理进行了研究,就生态消费法中的作为法律主体的人的特性、生态消费法的伦理观和生态消费法的价值取向进行了研究,并在前述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从产品环境标志法律制度、消费者社会义务的确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以及消费税收调控制度等多个层面和角度,对生态消费法律规范体系的构建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全文共二十余万字,分十章展开。 关于生态消费的认识。该章认为消费问题乃是人类消费行为出现了问题,消费问题的最大特征就是消费大大超过了人类自身的实际需要,诸如高消费、过度消费、炫耀性消费等消费行为进入了大众的生活认知和心理层次,使得人类在追求永远不可满足的消费欲望中,把自然资源挥霍无度、生态环境损害殆尽。因此,消费问题是环境问题的核心,环境问题的深刻根源就隐藏在消费行为当中。而消费问题缘由于对消费者主权观片面曲解下的消费至上主义,消费者主权表面是给消费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其不过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别名,它不仅给极权主义者谋取私利披上合法的外衣,而且助长了人类对自然的骄横,使其生活方式在大自然面前变的大胆、放肆和无所顾忌,使社会进步在一种片面、畸形的价值选择中实现,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紧张。基于对消费问题根源和消费行为的伦理审视,笔者展开对生态消费的理论思考,认为生态消费是一种生态化的消费模式,是既符合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又符合人与自然的和谐、协调,既能满足人的消费
其他文献
鲍照(414?--466),字明远,本上党人,后迁居东海,“元嘉三大家”之一,以诗、文名于当世,犹以诗突出。作品抒情浓烈,气势奔放,感情充沛,被大诗人杜甫赞为“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取得了很
上个世纪90年代,出现了文化历史散文,这被看作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一次重要实践,经过一段时间地发展,它已逐渐成为一种相对成熟的散文艺术品类。迄今为止的文化历史散文,以其厚重的
《四杰诗选》是一部清初人选评的明诗选集,由明清之际的著名诗人、选家姚俭、孙枝蔚所合选合评。这部选集是晚明诗歌复古运动的直接产物,是研究清初人对明诗态度的重要凭依。
王松作为文坛一名实力派作家笔耕不辍30年,但近几年犹如一匹“黑马”闯入大众视野之中,他描写的关于后知青的中短篇小说屡屡获奖,在文学界也引起了批评学者的广泛关注,近几年
伴随网络普及,商务财经范畴内的企业都应建构必备的英文网站,以便提升平日内的商贸水准,便利交流及互通。拥有自身网站也利于创设最为优良的企业形象。商务财经类网站的创建
宫颈癌和乳腺癌是目前威胁我国妇女生命健康的两大恶性肿瘤,我国宫颈癌、乳腺癌发生的总趋势是农村高于城市,乳腺癌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为了解农村妇女病发病情况,及早
农药是有机化合物,其原药不能直接在田间使用,必须根据农药的极性、稳定性等特性,将其加工成一定剂型才可使用。由于我国农药剂型和制剂品种比较少,使用时选择的余地少.难以发挥最
马王堆汉墓帛书及郭店楚简的出土,让诸多学者开始关注思孟学派,探讨思孟五行说及孟子师承等问题。思孟学派作为儒家重要的一派,其散文形式风格多样,在先秦散文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
目的 观察比索洛尔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肌纤维化及心肌组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115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5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均腹腔注射阿
《春秋诗话》是清人劳孝舆撰写的一部著作,该著作首次将《左传》中有关用《诗》资料以及相关韵语辑录整理归类并加以评点。该书以诗话、评点形式分析《左传》所涉《诗》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