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生产方式的高度分工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变得愈发重要,业内巨头间的竞争往往就是对人才争夺战。而股权激励在激励员工、减少代理成本方面具有其特定作用,国际上大多数企业都对其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的作用表示接受和认可。股权激励机制起源于美国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随后其他发达国家也对其进行了引入,经过国外学者几十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后,目前国外学者对股权激励机制的探索已经相对明朗。而我国由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进行得较晚,上市公司对股权激励机制的大面积引入也相对较晚。同时,在学术界,股权激励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尚需进行针对性研究与探索。我国资本市场目前尚处于弱势有效阶段,资本市场对股权激励预案公布的短期市场反应尚不具有较强的理性。因此,股权激励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实际应用效果还需要进一步探究。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实力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我国国民的平均寿命得到了不断延长,人民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方面也更加重视。我国医药制造业与国民身体健康息息相关,近几年国内医保政策逐渐有所调整,对药品的价格进行了调控与限制,同时也鼓励医药制造业进行长期投资。我国医药制造业凭借国内医药市场的巨大的内需,以及非周期性行业所特有的较强抗风险能力,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同时行业内公司竞争也日益激烈。在此大环境下,我国开始进行股权激励的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也越来越多。那么,股权激励对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企业绩效影响到底怎么样?,本文首先参考借鉴了相关理论与前人研究成果,对股权激励和企业绩效进行了理论上的界定。其次对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背景及现状进行了梳理。之后再对通化东宝股权激励计划的内容、分配方式、动机进行了介绍和分析。最后从企业财务绩效和非财务绩效两个维度对通化东宝的企业绩效做出全面客观的评价。研究结果显示,本期股权激励计划的实施促使通化东宝的企业绩效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为今后打算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提供了相对优质的学习榜样。对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来说,由于医药制造行业的特殊性,股权激励计划对其留住关键人才、鼓励研发创新、获得行业竞争力均具有一定的作用。但企业不能盲目使用股权激励机制,应该针对其自身情况和发展需求,选择合适的激励模式,设定科学的解锁条件,科学合理地扩大股权激励对象范围,从而实现股权激励机制的激励效应。监管部门也应该为建立科学高效的市场评价机制而奋斗,完善股权激励相关法律法规,促使股权激励的相关信息披露制度更加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