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化硅壳纳米颗粒应用于质粒DNA分离纯化的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chella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DNA测序、基因治疗、基因疫苗等领域的广泛发展,对拓展各种高效的质粒DNA分离纯化方法提出了越来越迫切的需求。硅壳纳米颗粒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性纳米材料,由于其制备简便,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较大的比表面积及较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点,在生物分离领域表现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论文利用氨基化硅壳纳米颗粒/氨基化硅壳磁性纳米颗粒与质粒DNA的静电吸附原理,建立了基于氨基化硅壳纳米颗粒/氨基化硅壳磁性纳米颗粒的质粒DNA快速分离纯化方法。该方法免去了传统分离纯化质粒DNA的酚/氯仿法的毒副作用和操作繁杂等缺点,为DNA的分离纯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和方法,同时也进一步拓展了功能化硅壳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本论文还发展了一种基于硅壳荧光纳米颗粒的肿瘤检测新方法。 1、氨基化硅壳纳米颗粒分离纯化质粒DNA的研究利用中性pH环境下带正电的氨基化硅壳纳米颗粒与带负电的质粒DNA的静电相互作用原理,发展了一种基于氨基化硅壳纳米颗粒的质粒DNA分离纯化方法。以pEGFP—N3质粒DNA的分离纯化为目标,分别考察了氨基化硅壳纳米颗粒对质粒DNA的吸附能力,以及吸附在氨基化硅壳纳米颗粒表面的质粒DNA解离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采用氨基化硅壳纳米颗粒分离纯化获得的质粒DNA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质粒DNA可以很好的吸附在氨基化硅壳纳米颗粒上形成氨基化硅壳纳米颗粒—质粒DNA复合物,同时成功实现了氨基化硅壳纳米颗粒—质粒DNA复合物中质粒DNA的解离,而且通过该方法分离纯化的质粒DNA依然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 2、氨基化硅壳磁性纳米颗粒分离纯化质粒DNA的研究利用中性pH环境下带正电并在外磁场作用下具有超顺磁性的氨基化硅壳磁性纳米颗粒与带负电的质粒DNA的静电相互作用原理,发展了一种基于氨基化硅壳磁性纳米颗粒的免离心质粒DNA分离纯化方法。以pEGFP—N3质粒DNA的分离纯化为目标,分别考察了氨基化硅壳磁性纳米颗粒对质粒DNA的吸附性能,以及影响吸附在氨基化硅壳磁性纳米颗粒表面的质粒DNA解离效果的因素,同时将本法跟传统分离纯化质粒DNA的方法进行了比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采用氨基化硅壳磁性纳米颗粒分离纯化获得的质粒DNA的生物活性。结果表明在外磁场作用下,可以实现氨基化硅壳磁性纳米颗粒—质粒DNA复合物的快速分离,同时成功实现了氨基化硅壳磁性纳米颗粒—质粒DNA复合物中质粒DNA的快速解离,并且最终解离效果对解离状态、解离温度、解离时间和次数等依赖不明显。同时本方法比传统方法具有更好的分离纯化效率,而且通过该方法分离纯化的质粒DNA依然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 3、硅壳荧光纳米颗粒—氨基葡萄糖复合物(FSNPs—DG)与肿瘤细胞的作用研究基于肿瘤细胞葡萄糖代谢旺盛的机理和本实验室发展成熟的硅壳荧光纳米颗粒标记技术,发展了一种新型的肿瘤检测方法。通过物理吸附法制备了硅壳荧光纳米颗粒—氨基葡萄糖复合物(FSNPs—DG),并选择三株肿瘤细胞和一株正常细胞作为考察分析对象,基于肿瘤细胞表面高表达对葡萄糖具有高亲和力的葡萄糖转运蛋白考察了FSNPs—DG对固定后肿瘤细胞的识别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FSNPs—DG与活细胞的作用研究,即肿瘤细胞对FSNPs—DG吞噬情况。结果显示利用物理吸附法制备出FSNPs—DG可以较好的识别固定后的肿瘤细胞,并且肿瘤细胞对FSNPs—DG吞噬量明显高于正常细胞。
其他文献
分子间相互作用在分子识别、晶体工程以及研物工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磷键是一种新型的非共价相互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引起了越来越多学作的关注。磷键是由磷族元素(N,P
ZnO作为一种新型多功能半导体材料,在气体传感器、压电材料、光催化、太阳能电池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ZnO微/纳米结构的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尺寸和形貌。表面
苯系污染物主要包括苯、甲苯和二甲苯,它们是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物之一。催化燃烧技术是治理苯系污染物最有效的方法,该技术的关键在于催化剂的选择。OMS-2(II型氧化锰八面体
甲烷是所有含碳燃料中热值最高、二氧化碳排量最小的洁净燃料。作为天然气、煤层气、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的使用年限大于石油,可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石油危机。但和其它燃气能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