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C-CDMA动态资源分配研究

来源 :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stac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MC-CDMA技术是正交频分复用(OFDM)和码分多址接入(CDMA)结合的产物,兼具两者的优点。将其与动态资源分配结合,可以有效的利用频率资源,显著提高系统性能。本文主要研究了MC-CDMA系统中的动态资源分配,包括多用户动态载波分配和单用户自适应比特、功率分配。   本文根据MC-CDMA的特点,介绍了等效子载波和等效信道增益的概念,通过将OFDMA中已有的方法和MC-CDMA结合,移植了2种低复杂度的载波分配方案。在此基础上又研究了一种新的低复杂度的、适用于MC-CDMA的近优动态载波分配方案,以上三种方案的复杂度与最优算法相比都大大降低,系统性能比传统分配方案有了明显的提高。将原用于OFDMA系统的算法与MC-CDMA系统结合,形成了一种基于发射功率最小化的适用于MC-CDMA系统的自适应比特和功率分配算法。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算法的系统性能要比采用传统等比特分配算法的MC-CDMA系统改善很多,得出了一个重要结论:较小的扩频因子会使自适应调制系统的性能更好。
其他文献
随着计算机、通信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基于视频的应用展现出了强大的可扩展性。视频对象分割,旨在分割出视频序列中的运动对象并沿时间轴跟踪运动对象的演进。许多与图像处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高性能计算机的飞速发展,一系列新的计算方法,如演化算法、神经网络、免疫算法、蚁群算法等应运而生。它们不仅具有通用、稳键、简单、便于并行处理等优点,
速率自适应(RA)技术为时变信道下传输数据提供了一种很好的方法,它是根据信道状态自适应的调整数据速率从而保证系统的吞吐量。传统的速率自适应方案要求发送端需要来自接收
信道容量问题是信息论中的一个核心问题,Shannon给出的信道编码定理是指,对于一个有噪声的信道,当信息的传输速率不大于信道容量时,通过增加传输序列的长度,可以使得传输的错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微机电系统技术得到的进一步的发展,正在向一个更小,更精密,更尖端的领域内步入。在这些技术发展的同时也对现存的理论提出了一定的
WCDMA是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也是最成熟的3G技术,是各个通信设备厂商的主要利润来源。从3G设备的部署角度看,基站NodeB的数量最多,也是合同中最大的部分。NodeB-Tester是我国
基于IEEE802.16e标准的移动WiMAX(WorldwideInteroperatingblityforMicrowaveAccess)技术是目前普遍关注的一种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它选用正交频分多址接入(OFDMA)作为其物理层
双/多基地雷达具有较强的抗电子干扰、抗打击、隐蔽性好等特点,具有较好的电子战能力。由固定式岸基收发系统、机动式岸基接收系统构成的双/多基地高频地波超视距雷达系统,不
DTTB(数字电视地面传输)是现有数字电视广播方式中的一种,它的传输是通过地面无线进行的,其独具的简单接收和移动接收的能力,能够满足现代信息化社会对多媒体广播的需求。地面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