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人们把探索了很久却仍旧得不到解决的问题放下一段时间而进行其他无关活动后,这个问题突然得以解决,我们将这种百思不得其解却在不经意间得以解决的现象称为酝酿效应。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者针对酝酿效应的科学性进行了检验,同时酝酿效应的产生机制也激起了广大心理学工作者的研究兴趣。虽然有些研究者声称没有发现酝酿效应,但也有很多的研究均验证了酝酿效应是客观存在的。随着研究的日趋成熟,对酝酿效应的产生机制也有众多解释:遗忘错误线索、改变定势、意识思维的作用和无意识思维的作用等。目前第四种解释机制日渐成为了酝酿效应研究领域的主要观点。为了验证酝酿效应确实是普遍存在的,并同时考察第四种解释机制——无意识的加工是否合理,研究者采用了在酝酿效应研究领域使用非常广泛的经典实验范式,研究者在调整前人研究设计的基础上,在实验中加入单纯分心任务、认知风格等新的处理方法和元素,研究者分别考察了两种类型的问题解决中是否存在酝酿效应,并考察、分析了酝酿效应产生的原因以及该因素是通过何种方式导致酝酿效应产生的。经过前后两个实验研究,研究者最终得出了以下结论:(1)在不同的任务类型上,有酝酿条件的被试成绩显著高于无酝酿条件的被试成绩,即证实酝酿效应确实存在。(2)酝酿效应是无意识心理进行积极主动加工的结果。(3)在有任务目标指向的情况下,无意识思维模式下更能产生酝酿效应;在无任务目标指向的情况下,无意识思维模式下并没有产生酝酿效应。即酝酿效应依赖于任务目标的指向。(4)虽然在正确回忆属性信息的数量上没有出现酝酿效应,但是在鉴别力上却出现了明显的酝酿效应,说明由无意识思维心理加工导致的酝酿效应出现了无意识激活与意识表达之间的分离。(5)场依存型认知风格的被试具有与无意识思维相同的信息加工特点,因此表现出了更强烈的酝酿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