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伤害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已引起全世界的高度关注。我国每年各类伤害发生约2亿人次,因伤害死亡人数约70万-75万人,占死亡总人数的9%左右,是继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脏病之后的第五位死亡原因。伤害不仅给患者造成躯体上的残疾障碍和精神上的痛苦,而且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尤其在低收入家庭,伤害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居民占总人口的近70%,伴随农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生活节奏日趋加快,伤害对农村居民健康和生命的威胁程度随之加大。所以通过广泛、系统、科学的研究,更好地了解、发现农村居民伤害发生的原因及其规律,为开展农村居民意外伤害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切实的科学依据,保障农村居民的健康、保障农村劳动力。研究目的:利用第四次全国卫生服务调查的数据资料,对我国农村居民意外伤害的流行现状、影响因素及趋势进行分析,为制定可行的伤害预防、控制措施以及相关的卫生政策提供实证依据。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明确农村地区调查人群的意外伤害流行病学现状;2.了解当前农村地区调查人群的主要意外伤害类型;3.探讨农村居民意外伤害发生的影响因素;4.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农村居民意外伤害防控及卫生政策建议。研究方法:本研究所需的资料,来源于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中农村居民家庭健康询问调查。样本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第一阶段分层是以县(市或市区)为样本地区;第二阶段分层是以乡镇(街道)为样本地区;第三阶段分层以村为样本地区;最后是住户为样本个体。将原始数据资料进行编码整理后,用FoxPro建立数据库,全部输入计算机,然后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即根据变量原始赋值以及变量间的逻辑关系,对数据进行检查、核对和初步分析,将异常值进行统计处理;最后将数据资料运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根据研究内容和资料类型,资料的分析采用一般性描述分析和多因素分析方法。主要研究结果:1.农村居民意外伤害总发生率:本研究调查资料,共涉及农村居民129301人,2008年农村居民意外伤害人次发生率为2.47%;2.农村居民意外伤害类型:主要为跌落伤、交通事故和动物咬伤,人群发生率分别为1.05%、0.39%和0.36%;从伤害构成看,跌落伤、交通事故和动物咬伤分别占伤害人群的43.12%、16.05%和14.43%,3类伤害发生人数累计占发生伤害总人数的73%,是意外伤害防控的主要类型。3.伤害发生地点:主要为道路、家庭和公共场所,分别占伤害发生例数的33.9%、32.8%和24.2%;4.伤害严重程度:71.6%的伤害患者就诊或休息一天以上,11.8%的患者住院10天以下,12.8%的患者住院10天及以上,但未导致残疾,3.8%的患者导致残疾;5.单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影响农村居民意外伤害发生的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受教育程度、就业状况、家庭经济状况、、躯体健康状况等人口学、社会学、经济收入状况因素;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回归系数以及相对危险度看,男性居民意外伤害发生概率显著高于女性(OR=1.415);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农村居民发生意外伤害的概率均高于四类农村地区;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意外伤害的概率增加;其次,在业农村居民、日常活动受限、感觉焦虑或沮丧、自评健康状况较差、患有慢性病、吸烟、饮酒、居住楼房的农村居民,发生意外伤害的概率均显著高于无此类情况的农村居民,说明这些因素均为农村居民意外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政策建议:1)加强健康教育和职业安全教育,使农村居民充分认识意外伤害的危害性,提高防范伤害的意识并促成危险生活生产方式的转变。2)建立健全意外伤害研究和监测网络,及时提供伤害信息;3)明确政府责任,多部门参与,启动伤害预防的社会系统工程,切实减少伤害的发生;4)加强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及意外伤害救治体系建设,强化事后医疗救治,降低意外伤害患者的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