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宋偏安江南,君臣宴安,理、度两朝,权奸当道,外患凌逼,衰蔽寖甚。王应麟直言敢谏,累陈边事治道,既忤丁大全于前,复三忤贾似道于后,终致劾权相留梦炎不报引归。晚年曾自撰墓志铭曰:“学古而迂,志壹而愚,其仕其止,如偓如图?在出处的抉择上自比于晚唐的韩偓、司空图,见不能用其道,则宁退不仕,藏道于己以传世,使中华文化之内蕴,不随一时朝政而俱熸。在学术渊源上,在四明学风的影响下,由于家学及师承的关系,王应麟于朱学、吕学、陆学皆有渊源,并都能予以吸收。南宋乾、淳以后,朱学、吕学、陆学三家虽然同时,却不甚合。朱学以格物致知,陆学以明心,吕学则兼取其长,而复以中原文献之统润色之。王应麟则兼采三家之学,于朱熹,则取其考据,于吕祖谦,则取其综罗文献,在理学思想上,则兼取朱、陆,表现出不名一师、不专一说的特点。在经学思想上,王应麟有明显复古的倾向。但他又汉宋兼采,于汉则取其核,表现出精于考证的特点,同时重视对逸经、旧注的辑佚,开清代考证及辑佚学之先导。于宋则取其纯,学求其是,没有门户之见。在诸经学上,于《易》,重视象数,辑《周易郑康成注》一卷,又兼采义理,认为王弼《易》也不可忽视,另有《古易考》一卷(今佚);于《书》,也有对伪孔传、《书序》的辨伪与考证,亦重视对《逸篇》、《古文尚书郑注》的搜讨;于《诗》,有《诗考》一卷,对散逸的三家诗进行辑佚,《诗地理考》六卷,依郑玄《诗谱》对《诗》之山川疆域,进行考证。在经史关系上,他采纳了浙东学者倡导的“六经皆史”说,打通了经与史的界限,表现出经史互证,以经论史的特点。以往对王应麟的研究,多集中在他的文献学、史学上,而于其在南宋理学背景下,在易代之际,所呈现出的学术、践履上的特色论及很少。本论文以浙东学术为切入点,从学术渊源及经学两方面探讨了他在特定背景下呈现出的学术特征,以及他在躬行践履上实践的对儒家思想的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