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预处理抗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肠粘膜损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及醛糖还原酶的作用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z_C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是外科实践中常见的组织器官损伤之一,在严重感染、创伤、休克、心衰以及肠梗阻、小肠移植术等疾病的病理生理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不仅引起肠道局部损害,还导致肠外器官的损伤,甚至多器官功能不全。   基于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和质谱分析的蛋白质组学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目前,尚无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探讨IPC抗大鼠肠I/R损伤肠黏膜差异表达蛋白的报道。因此,本实验拟采用阻断与开放大鼠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所致的肠I/R肠黏膜损伤的模型,从以下三部分进行研究:1、复制大鼠肠I/R肠黏膜损伤模型,并确立有效的IPC保护策略,为下一步蛋白组学研究作准备;2、采用2-DE分离肠黏膜差异表达的蛋白,然后采用质谱法鉴定这些蛋白,最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或Western blot技术选择验证有意义的差异表达蛋白;3、选择某一个验证过的差异表达蛋白,采用其抑制剂来进一步研究它与IPC抗大鼠肠I/R肠黏膜损伤的关系,并探讨相关机制。   第一部分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肠黏膜损伤的作用   目的:   1.建立大鼠肠I/R肠黏膜损伤的模型。   2.证实有效的抗大鼠肠I/R肠黏膜损伤的IPC策略。   3.为下一步蛋白组学研究作准备。   结论:   1.肠系膜上动脉阻断60min,开放60min可致大鼠小肠黏膜损伤,提示肠I/R肠黏膜损伤模型能被稳定复制。   2.肠系膜上动脉阻断10min,开放10min,一个循环的IPC策略对大鼠肠I/R肠黏膜损伤有保护作用,提示本研究中IPC策略是有效的。   第二部分   缺血预处理抗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肠粘膜损伤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目的:   1.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离、鉴定IPC抗肠I/R肠黏膜损伤的肠黏膜差异表达蛋白。   2.采用RT-PCR或Western blot方法进一步验证有意义的差异蛋白的表达。   3.初步探讨IPC可能的肠保护机制。   方法:   1.动物模型   成年雄性SD大鼠20%乌拉坦0.6ml/100mg腹腔注射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常规消毒,经腹正中切口,分离SMA,微动脉夹夹闭,缝合切口。60min后经原切口进腹,取出动脉夹,恢复血供,60min后取标本。   2.IPC策略   在长时间阻断SMA之前,先用动脉夹夹闭SMA10min,再松开10min,一个循环。   3.实验分组   2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   Control组:只分离SMA120min。   Injury组:分离SMA,微动脉夹夹闭,缝合切口。60min后经原切口进腹,取出动脉夹,恢复血供,60min后取标本。   IPC组:在长时间阻断SMA之前,先用动脉夹夹闭SMA10min,再松开10min,余同Injury组。   4.观察指标   4.1小肠黏膜组织差异表达蛋白:采用2-DE方法分离肠黏膜组织差异表达的蛋白;采用质谱法鉴定上述差异表达的蛋白。   4.2RT-PCR验证:分析所有鉴定的差异表达的蛋白,对有意义的(与肠I/R损伤有关)蛋白采用RT-PCR方法验证,观察其是否在小肠黏膜组织有表达。   5.统计学分析   所有计量数据以x±s表示,经SPSS13.0统计软件包处理。多组均数比较使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2-DE分析采用ImageMaster2DElite5.0软件。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小肠黏膜组织蛋白质组学研究   Control组、Injury组和IPC组分别有(1287±20)、(1404±20)和(1338±20)个蛋白质点得到分离,Control组和Injury组组间比较有16个差异表达的蛋白,Injury组和IPC组组间比较有14个差异表达的蛋白。经分析文献后,发现醛糖还原酶、醛脱氢酶、顺乌头酸酶等蛋白涉及抗氧化、抑制凋亡和改善能量代谢等功能,而这些功能与肠I/R损伤的机制有关。   2.肠I/R和肠IPC对肠I/R后肠黏膜醛糖还原酶mRNA表达的影响   通过文献复习发现醛糖还原酶与IPC的心肌保护作用有关,因此推测它也可能与IPC的肠黏膜保护作用有关。故本研究中对其在肠黏膜的表达进行了验证。Injury组和IPC组的肠黏膜醛糖还原酶mRNA的表达均显著小于Control组(P<0.01),而IPC组显著高于Injury组(P<0.05),与2-DE的结果一致。提示I/R能下调醛糖还原酶的mRNA表达,而IPC可上调其表达。   结论:   1.蛋白质组学研究揭示IPC的肠保护机制可能与其上调醛糖还原酶、醛脱氢酶、顺乌头酸酶等一些具有抗氧化、抑制细胞凋亡及改善能量代谢的蛋白有关。   2.肠I/R下调肠黏膜醛糖还原酶mRNA的表达,IPC能减轻肠I/R导致的肠黏膜醛糖还原酶mRNA表达的下调,提示醛糖还原酶可能介导IPC抗肠I/R肠黏膜损伤。   第三部分醛糖还原酶在缺血预处理抗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肠粘膜损伤中的作用   目的:   1.在第二部分研究基础上,进一步证实醛糖还原酶在缺血预处理抗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肠黏膜损伤中的作用。   2.初步探讨醛糖还原酶介导缺血预处理抗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肠黏膜损伤的作用的机制。   结果:   1.小肠组织光学显微镜下形态学及改良的Chiu's评分变化   光镜下可见Control组肠黏膜完整,Injury组和Epalrestat组损伤严重,IPC组和DMSO组损伤轻微。IPC组小肠改良的Chiu's评分和DMSO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1);Epalrestat组与Injury组均显著高于IPC组和DMSO组(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2.小肠黏膜组织LD含量的变化   IPC组小肠黏膜LD与DMSO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1);Epalrestat组与Injury组均显著高于IPC组和DMSO组(P<0.05),两组问无统计学差异(P>0.05)。   3.小肠黏膜MDA含量的变化   IPC组小肠黏膜MDA含量和DMSO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1);Epalrestat组与Injury组均显著高于IPC组和DMSO组(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4.小肠黏膜组织MPO活性的变化   IPC组小肠黏膜MPO活性和DMSO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Control组(P<0.01);Epalrestat组与Injury组均显著高于IPC组和DMSO组(P<0.05),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1.醛糖还原酶介导缺血预处理抗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肠黏膜损伤的作用。   2.醛糖还原酶在缺血预处理抗大鼠肠缺血/再灌注肠黏膜损伤中的作用与抑制肠黏膜氧化应激及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有关。
其他文献
爆裂玉米的优良灌浆特性对提高其千粒重有重要作用。但以往研究多偏重于爆裂玉米的千粒重与籽粒产量、爆裂性的关系及其遗传等方面,目前尚未看到关于爆裂玉米籽粒灌浆特性方面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尤其小朋友刚入幼儿园时,心理上会有些许变化,这是因为小朋友从小家庭走进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从家里面一个小朋友变成好多小朋友,需要一个适应过程。本文主要针对
在四川盆地的春、夏旱常发区,秧苗受旱后不能及时移栽,严重影响水稻生产。通过模拟和实际受旱两种条件,研究了迟栽对秧苗及其本田生长发育的影响,提出了利用旱地培育长龄大苗秧的
本文通过对我校2011年7月~2014年12月校园足球活动实际开展情况进行调查,对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提出了建议、设想和展望。校园足球活动要坚持政府主导,不断消除体教系统认识差异
研究了甘肃景泰灌区玉米灌浆期间籽粒增重和含水量的变化以及不同营养器官不同部位含水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籽粒增重过程符合Logistic曲线,籽粒含水量变化符合二次多项式;植株含水量
习近平主席曾指出:“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
期刊
小时候,我有许多梦想。可是长大后,偏偏考上了一所师范院校。我的心里有些空落落的,以为自己壮志难酬。  2002年8月,我和其他9名新任教师一起来到了郑州市商贸管理学校,真正站到
期刊
素质教育紧跟时代脉搏跳动,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应运而生。如何运用素质教育这种新的教育体系,如何在应试教育的土壤上播撒素质教育的种子?这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认真探讨和研
期刊
以Blank作物模型为基础,采用动态规划方法确定甜菜优化灌溉制度,以期达到节水高产的目的。根据宁夏灌区平罗试验区的试验结果表明,除苗期、完熟期不需灌溉外,其余5个生育阶段均需灌溉,灌
目的:研究正中神经电刺激对脑外伤昏迷大鼠前额叶皮质区(prefrontal cortex,PFC)NMDA NR1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刺激组,刺激组和OX1R拮抗剂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