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言 近年来研究证实,β-连环素(β-cat)是至少具有双重功能的蛋白质。其一,与E-钙粘附素形成复合体,介导同型细胞间的粘附与连接;其二,参与Wnt信号转导通路,与多种肿瘤发生有关。子宫内膜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有上升趋势。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了β-cat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用单链构象多肽性-聚合酶链式反应(SSCP-PCR)法分析了β-cat基因突变与表达的关系以及在子宫内膜癌发生中的作用。 材料与方法 1.标本来源:收集2001年1月~2002年9月在中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科手术切除的31例子宫内膜癌标本和10例门诊刮宫的正常子宫内膜。31例子宫内膜癌按FIGO(1988)标准分期,Ⅰ期25例、Ⅱ期2例、Ⅲ期4例、Ⅳ期0例。组织学分级,Ⅰ级18例、Ⅱ级10例、Ⅲ级3例。组织学类型,内膜样腺癌25例,非内膜样腺癌6例,包括腺角化癌1例、鳞腺癌3例、透明细胞癌1例、浆液性腺癌1例。癌无肌层浸润(Ⅰa期)8例,浸润肌层≤1/2(Ⅰb期)12例,浸润肌层>1/2(Ⅰc期)5例。患者年龄35-69岁,平均年龄56岁。 2.实验方法:免疫组化采用SABC法染色,加入β-cat单克隆抗体,以PBS替代一抗作阴性对照,每例切片均作常规HE染色。用标准的DNA纯化技术提取DNA。PCR扩增引物序列为CTNNB1-F5′-CCAATCTACTAATGCTAATACCTG-3′,CTNNB1-R 5’-CTGC皿CTGAC177’CA肛AA“-3’。预变性 94℃,2分钟,循环条件为:94℃30秒,55℃30秒f2℃30秒,共35个循环。延伸反应72℃,5分钟。PCR产物变性后加人含5%甘油的10%聚丙烯酸胺凝胶中电泳,硝酸银染色、显影。中174-Hinc 11 Mark-er为分子量标准。 3.结果判定:免疫组化结果判定标准为染色的部位:()膜表达:棕染仅限于细胞膜,为正常表达;p)浆表达:细胞浆中出现棕染颗粒,门)核表达:染色颗粒定位于细胞核。门*门归浆/核表达,为聚集表达。 SSCP-PCR分析结果有两种:(二)仅有129hP 和181hP 两条带为正常条带,p)有 129hP* 和 310hP三条带为突变条带。 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统计软件包分析实验结果。对分Cat的表达率和各临床参数的比较用XZ检验和四格表确切概率法。 结 果 *p六at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在31例子宫内膜癌中有23例(7%)表现为p六at聚集,而正常子宫内膜大部分为膜表达,仅30%为聚集表达,差异显著p<0·05)。 2.卜cat表达与临床病理生物学特征的关系 分cat表达特征与子宫内膜癌FIGO分期、组织学类型、lGO分级有密切关系。I期的 P六at浆/核表达率u4%)明显高于 11。皿厂6%厂88%内膜样腺癌发生公Cat聚集,明显高于非内膜样腺癌门7%入 P<0.of,且 60%为分化良好的组织学类型(P<0.05人同时可见,分cat表达与肌层浸润深度无关,均 P>0.05。 3.子宫内膜癌中p-cat的SSCP-PCR分析 ·2· SSCP方法检测出5例突变条带,全部发生于子宫内膜癌,均为FIGO期,其中4例门0%)为内膜样腺癌,但均缺乏统计学意义(均P>O.05)。 4·SSCP分析与p-cat表达的关系 SSCP改变与p-Cat表达特征明显相关,突变组5例均为浆/核表达门00阮X明显高于正常组u4坑人P<o.05。 结 论 1.子宫内膜癌的浆/核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说明p叱at聚集与子宫内膜癌发生有关。 2.p七at聚集尤其与早期、分化良好的内膜样腺癌的发生有关,但与肌层浸润深度无关。 3,基因突变是分cat聚集的重要分子事件,基因突变及公cat聚集是导致子宫内膜癌发生的重要通路之一。